86

國際文交所董事局主席尹滿華:經濟雙循環 主要内循環

國際文交所董事局主席尹滿華:經濟雙循環 主要内循環


時間邁進2021年,新的一年裏,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詞無疑将會是由習近平主席近期提出的雙循環,那麽究竟什麽是雙循環,如何推行雙循環,雙循環又能爲市場帶來什麽樣的機會呢?

首先,雙循環的概念是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大的發展趨勢來看,雙循環可以說并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在當前時局之下中國維持經濟持續增長動力的必然結果。經過改革開放的40多年,中國過往粗犷的經濟發展模式早已不可持續,在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經濟轉型期,已經不可能隻靠外循環或者内循環,任何一個單一的循環來支撐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穩定持續經濟增長。

一直以來,中國發展相對倚重兩頭在外的國際市場,但随着經濟體量不斷擴大、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中國對内需的依賴明顯增強。數據顯示,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7.8%,連續第6年成爲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經濟體量越大、收入水平越高、服務業占比越高的國家,國内生産總值中就會有更多的部分在國内被消化。按照這一趨勢,随着中國收入水平、經濟體量和服務業占比進一步提高,未來國民經 濟會更加依賴國内,這是一個總結得出的規律,也是一個确定性較高的趨勢,這決定了雙循環中應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

其次,雙循環的具體推動,必然要落到一些重點領域中去。從政策環境來看,中國未來将從過去以出口導向爲主的貿易政策轉化爲既鼓勵出口,又鼓勵進口雙向開放的貿易政策;既積極引進外資,又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從東部沿海地區地區開放爲主,到轉變爲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開放;開放的領域也從以工商産業爲主,到金融、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全方位的開放。這些意味着雙循環的具體推進,更多将會是自上而下的引導,通過政策環境的改變和支持力度的調整引導整個經濟發展向着更加可持續更加穩定的模式轉變。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最緊迫的無疑是在核心、高技術、基礎性的關鍵性技術上下功夫,避免繼續在國際市場中被卡脖子。無論是什麽行業,創新都是重中之重,所以自主研發,進口替代,在産業鏈中占據更加主動的位置将是未來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最後,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雙循環,蘊藏着新的機遇。第一是人民币資産崛起,以内循環爲主體就意味着經濟增長和發展仍然會以人民币爲中心,而内生經濟增長會帶動人民币國際化的深化,人民币資産将會迎來一輪新的熱潮。第二是本土金融的國際化。實體經濟的内循環,會帶動資本市場的外循環,因爲人民币資産回報率提高的時候,資本的流入會更加順暢,這會帶動跨境資金雙向循環,從而爲本土金融的國際化帶來極佳的機會。第三是增長動力提升,爲資本市場提升估值空間。未來五到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内循環會帶來消費的增量,同時也會帶動中國消費品牌的崛起,同時出口升級和進口替代将會更加頻繁的出現。這些意味着随着雙循環的推進,在消費品和高新技術以及高端制造業領域必将湧現出更多優質的企業,這會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估值空間,帶動資本市場向好。

總體而言,雖然雙循環是以内循環爲主,但并不意味着重回閉關鎖國門頭發展的老路上,恰恰相反,内循環的強大需要更高水平的開放和外循環來支撐和促進,隻有将中國對外開放的口子越開越大,内循環的質量和效益才會越來越好,中國經濟穩定持續中高速發展也才有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也更加令人期待。

日期:2021114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欄名:神州華評

撰文:尹滿華 國際文交所董事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