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收藏品】這是尹滿華先生在香港《經濟一周》的專欄文章,主要分享收藏品的消費、投資與收藏,每兩周一篇。
古錢币指各國曆代政權發行的貨币,它可以說是一個國家曆史發展的縮影。在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錢币文化體系,它的價值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利用,古錢币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收藏。
錢币既是商品交換的手段,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它既是特殊的商品,是精美的藝術品,也是各國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狀況的反映。
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說,人類在滿足自己基本的物質需求后,會轉而尋求更高層次的需求,結合當下的社會特色,可以簡單地理解爲從物質文明的追求邁入到到精神文明的追求。
追求古典文化作爲人們日常情感和自我實現的重要表現形式,随着社會文明的快速進步,其需求的緯度和經度都變得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現實生活中大量古代藝術品的價值被市場嚴重低估,中國古錢币就是這類古代藝術品的典型代表。
目前市場交易比較活躍的古錢币價格很親民,價格之低可能超出大家的想象,一枚1000多年前鑄造的宋代銅錢,可能只賣數十元!
以香港數碼資産交易中心(www.hkdaex.hk)挂牌交易的古錢币“宋元通寶”(商品代碼:801025)爲例,11月30号的價格還不到30塊人民币!
宋元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币的一種,爲宋朝開國錢。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三食貨下二錢币:“太祖初鑄錢,文曰「宋通元寶」。” 錢文仿八分書,形制仿唐開元。有銅、鐵兩種,背有星、月紋等,鐵錢十當銅錢一。
“宋元通寶”,直徑2.5厘米,重約4克,鑄于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距今1060年。錢式沿襲“周元通寶”成規,爲小平錢。錢文對讀,是國号加寶文的國号錢。
后宋太祖傳位于弟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于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鑄“太平通寶”錢,錢式同“宋元通寶”。
當時四川及福建出鐵錢。福建所出鐵錢,背郭清晰,鑄工頗精,大受歡迎,于是又推出一種直徑4.2厘米的當十大錢,書法鑄工均不錯,背穿上有一個圓點,可能是一種紀念錢,現存世不多。這兩種“太平通寶”都爲五代風格,而鑄工精整,深厚淳樸可比開元錢。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