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

“步下鞭”是啥意思

“步下鞭”是啥意思

杨黎炜 方寸邮缘 




2008年新春伊始,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朱仙镇木版年画》邮票,全套4枚,图案均取自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代表作,分别为:步下鞭、三娘教子、满载而归、凤香兰。

邮票画面所描写的故事,有些笔者在年轻时曾有所闻,略知一二。如“三娘教子”讲的是讲三娘王春娥为了教育赌气不肯念书的孩子,用刀割断织机布的故事;“满载而归”年画原名“柴王推车”,柴王即后周皇帝柴荣,民间有他推车经商的传说,把他当财神供奉;“凤香兰”是晚清小说《施公案》里的三位侠女,将她们的名字王玉凤、王小香、张桂兰各取最后一个字而成。只是“步下鞭”是什么意思?有点不知所云。

 

从画面上看,这是一位古代武士,只见他身穿铠甲,手持武器,雄赳赳,气昂昂,正气凛然,十分威风。文字注明为“步下鞭”。这究竟是个什么人物?是泛指古代武将呢?还是特指某一位人物?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笔者专门查阅资料,作了一番考证。

朱仙镇位于河南开封市西南部,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木版年画是当地古老的传统工艺品,诞生于唐代,兴于宋代,鼎盛于明代,在全国享有盛誉。朱仙镇年画线条粗犷奔放,构图饱满匀称,情节鲜明感人,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极富于装饰效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众多,最有名就是门神画,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之后,身体不适,晚上睡觉时常梦见恶鬼缠身,他很害怕,将此事告诉群臣。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听说后,自告奋勇,愿意把守宫门,保护皇上。于是当夜二员大将身穿战袍,披挂上阵,秦琼手执双锏,尉迟敬德手持双鞭,守护在宫门两旁,果然一夜平安无事。自此以后,二位大将夜夜守卫。时间久了,李世民担心二人辛苦,便命宫廷画师绘了二人的全身画像悬挂在门口,邪祟从此便绝迹了。后来,在门上贴门神可以避邪的故事很快流传到民间,过年时候,在大门上贴门神年画,也成为广大老百姓的习俗。

门神年画上的两位武将,咋一看,俩人相貌服装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还是有区别的,他们的兵器不相同,虽然都是长条形的铁条,上面有节的为鞭、光溜的为锏。手执铁锏的是秦琼,手执钢鞭的是尉迟敬德。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根据两位武将不同形态,在当地年画行业里,各有专门的名称:骑在马上的叫“马上鞭锏”、站在地面的叫“步下鞭锏”,还有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

 

这幅年画的原作为“步下鞭锏”,门神的人物应该为一对,邮票图案选取的是右边的一位,从邮票的名称“步下鞭”来看,这个人应该是执鞭的尉迟敬德,然而,图案选取的却是执锏的秦琼。显然是一个重大错误,文不对题,张冠李戴了!

不知道是设计者没弄明白,胡乱给邮票取名称?还是审查者学识浅薄,自己也不懂,稀里糊涂的就审批过关了?总而言之,国家的名片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差错,实在令人遗憾!

❖来源/中国集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