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中国邮政发布了《关于严肃邮资票品经营销售纪律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严查打折邮票问题。
该通知的核心意图是治理那些低于面值销售的邮票,解决部分邮局违规行为。
然而,尽管过去已经一年,邮政方面似乎并未取得显著进展,问题依旧存在,治理效果堪忧。
邮票打折背后的根源
在业内,打折邮票的主要问题并非源于黄牛“赔本割肉”,而是由部分邮局违规低价倾销所致。
这些邮票不仅可以在网上以不到五折的价格出售,还能享受包邮等优惠。
图片
其实,邮票除了用来寄信,还可以用于邮政包裹的资费抵扣。
对于大批量寄送包裹的用户来说,打折邮票无疑是个实惠选择,这也是其市场依然存在的原因之一。
违规背后的深层原因
《通知》中提到,打折邮票现象与邮政员工薪酬挂钩,员工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而进行打折处理,甚至出现批量违规销售的行为。
这些措施表明了邮政体系内的管理漏洞。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收藏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图片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币世界】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但更深层的问题是,邮票的发行量和实际使用需求之间并没有太大关联。
大量邮票作为集邮品被储存,导致了邮票的实际消耗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邮政政策效果存疑
尽管《通知》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但仅靠一纸文件并不能彻底解决邮票过剩的问题。
首先,已经积累的过量邮票库存如何处理?这些邮票长期占据市场,却没有更多实际使用渠道,这也是价格难以回升的原因。
图片
其次,邮票作为商品的属性,使得其价值严重依赖于市场需求,单纯依靠政策来“治理”并不能有效增加邮票的实际使用量。
改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邮政虽然采取了“严肃治理”的措施,但在电子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谁还会去使用没有打折的邮票寄包裹?邮政如果想真正改变现状,不仅要管控打折邮票的流通,更应思考如何增加邮票的实际消耗。
例如,是否可以开发更多的邮票使用场景,或者通过创新模式让邮票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图片
邮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其价值不应仅仅依赖于价格波动。
只有真正从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才能有效推动邮政事业的发展。
而对于打折邮票的治理,除了政策层面的管控,更需要从根本上重新审视邮票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功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