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中国邮政发布了《关于严肃邮资票品经营销售纪律的通知》,主要聚焦于整顿打折邮票现象。然而,这一通知发布近一年,效果仍未显现,打折邮票的风波似乎依旧未平。长期存在的低价邮票销售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背后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深层次原因?打折邮票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打折邮票的产生,源于邮政内部的一些操作失当。一方面,邮局通过低价倾销给大客户,另一方面,一些邮政员工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通过违规操作来弥补损失。这样一来,邮票价格急剧下跌,部分邮票的打折甚至低至五折,购买者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通过这样的价格,很多寄包裹的用户能省下不少费用,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低价邮票并非为寄信而设,而是变成了市场上暴利的商品。为何打折邮票依然屡禁不止?
尽管《通知》已经明确列出了治理打折邮票的原因与对策,然而,邮票本身的市场现状却让这个问题更加复杂。首先,邮票作为一种传统的收藏品,经过多年的发行,已经积压了大量的库存。而且,由于邮票的印刷量与实际需求并不挂钩,许多新发行的邮票最终被用作集邮品,而非实际邮资凭证。再者,邮政并未有效制定措施来增加邮票的使用消耗,导致即使打折邮票被治理,原价邮票依然鲜有人问津。邮票变商品,难以回归本质邮政一直将邮票作为一种商品来处理,这意味着它的销售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虽然《通知》提出要打击打折邮票,但从根本上讲,邮政的利益才是推动这一政策的核心因素。面对面值几百亿的邮票库存,邮政必须尽力控制价格,但这无形中也带来了对集邮者和收藏爱好者的冲击。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集邮知识】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邮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的价值早已超出了单纯的邮资功能。然而,现如今它正面临着无法回归本质的窘境。前景不明,未来如何突破困境?
打折邮票的治理似乎更像是一场权宜之计,而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长久方案。在电子支付普及的时代,谁还会选择原价购买邮票?加上邮政未能有效消化市场上的积压邮票,如何处理这些存货成了一个大难题。即便邮政严格打击打折邮票,已经存在的库存难以消耗,邮政能否在新时代找到邮票的新功能,仍然充满疑问。未来,邮政能否找到合适的方式让邮票回归其本质价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或许还需要从根源上反思邮政服务的创新,才能真正摆脱目前的困境。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