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特供邮票在收藏圈的评价可谓跌至冰点。虽然限量发行的邮票在世界各地都屡见不鲜,但中国邮政的特供邮票却屡屡成为争议的焦点。为什么特供邮票的负面评价这么高?原因其实很简单:问题的根源在于发行方式,而非邮票本身的品质。特供邮票的发行困境
特供邮票本应是收藏爱好者热衷的品种,但中国邮政的做法却让人无法理解。其他国家的邮政发行限量邮票时,都是以公开的方式进行,不论是法国、英国还是瑞士,消费者可以公平地购买。而中国的特供邮票则先是通过摇号的方式分配给部分幸运儿,然后再以极高的溢价将装帧产品推向市场。如果产品不畅销,再以低价倾销,彻底破坏了市场秩序。这种做法不仅让邮友们感到失望,也让公众对中国邮政的公信力产生了质疑。消费者利益受损举个例子,《三地蛇》小全张的摇号价格是52元,摇号成功的收藏者欢天喜地,但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们一记耳光。市场上,这款邮票的价格却跌至30多元,让人不禁想问,这不是明摆着把中签的邮友当成“韭菜”来割吗?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和讨论,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币世界】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这种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了邮友们的信任感,尤其是那些刚入门的年轻收藏者。原本以为能从摇号中获益,没想到却成了市场操控的牺牲品。这种情况频频发生,难怪大家对中国邮政的特供邮票抱有如此高的负面情绪。解决之道:透明与公平问题的关键在于邮票的发行方式,而非特供邮票本身的设计或者质量。如果中国邮政能借鉴其他国家公开透明的销售方式,确保每位参与者的利益不受损害,特供邮票的负面评价自然会大大减少。为什么不可以在发行前明确告知每一位参与者,邮票的数量和价格,让市场来决定其价值?如果不再操控价格,不再捂盘,邮友们也许会对特供邮票更加认可。展望未来:特供邮票的可能性从近几年来看,特供邮票的发行品种已经开始逐渐减少。2023年,特供邮票仍有10个品种,而2024年已经锐减。这一变化无疑是中国邮政对市场需求的反馈,也让人看到了未来可能的改进空间。虽然有些邮友怀念摇号的日子,但我相信,只要邮票的发行方式更加公平透明,特供邮票依然能够作为收藏的亮点,而非市场的毒瘤。未来,如果能按需定量发行,像《西游记五》双联张那样,偶尔推出一些特供邮票,或许能够恢复人们对这一类邮票的热情。总的来说,特供邮票的负面评价源自其不合理的销售方式,而非邮票的本质问题。希望中国邮政能够真正关注到邮友们的声音,改革发行方式,避免将这一文化传统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