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号熊猫邮票,文革期间难得发行的一套动物主题邮票!

1973年1月15日,一套编号为57-62的熊猫邮票在中国发行,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唯一一套以动物为主题的邮票,也是中国正式成套发行的第二套熊猫邮票。这套邮票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成为新中国邮票史上的经典之作。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但大熊猫作为“国宝”的地位并未被时代浪潮淹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政府赠送两只大熊猫“玲玲”和“兴兴”,引发全球“熊猫热”,这一外交事件直接推动了编号熊猫邮票的诞生。此时,熊猫不仅是珍稀动物,更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符号。 这套邮票的发行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它延续了1963年特59《熊猫》邮票的科普宣传功能,强调熊猫作为“活化石”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在中美关系破冰的背景下,邮票成为“熊猫外交”的延伸,通过方寸之间的艺术表达,传递中国开放友好的国际形象。
 编号熊猫邮票的核心亮点在于其艺术价值与工艺创新的完美结合。全套6枚邮票均采用著名画家吴作人的水墨熊猫原画,这是新中国邮票史上首次完整保留画家题字和印章。吴作人的笔触以大写意手法勾勒熊猫的憨态,浓淡墨色间尽显绒毛质感,竹影背景的留白处理更添东方意境。 邮票的装帧设计亦独具匠心:每枚邮票以浅淡单色为边框,形成多色套边效果,犹如传统绢绫装裱的水墨画。例如,编57以淡紫色边框呼应熊猫吃竹的悠然,编58的淡绿色边框则衬托母子亲昵的温馨。这种设计不仅强化了视觉层次感,更赋予邮票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印刷工艺上,邮票采用影写版技术,色彩还原度极高,尤其是熊猫黑白毛色的过渡自然细腻,竹枝的青翠欲滴跃然纸上。尽管发行量存在争议(目录显示1000万套,但实际存世量因消耗量大而稀少),但精良的制作使其成为编号邮票中的“筋票”,1997年曾创下2400元的高价,目前全品市价仍稳定在1200元左右。下面👇这套带色标的全品票,市场价大概在2200元左右!
 回顾新中国邮票发行历史,熊猫题材多次登上国家名片,比如特59《熊猫》(1963年)是新中国第一套熊猫邮票,由吴作人原画、孙传哲设计,采用一横二竖的票形,展现熊猫立、坐、躺三种姿态。这套邮票发行量仅300万套,无齿孔票存世稀少,被誉为“建国30年最佳邮票”。
 
 
还有就是T106《熊猫》,1985年发行。这套邮票由韩美林设计,采用装饰画手法,熊猫形象更显活泼;吴作人则担纲小型张《拯危继绝》的绘制,以传统水墨呼吁保护濒危物种。尽管发行量较大(1500万套),但其设计理念标志着熊猫邮票从宣传工具向艺术载体的转型。另外,1995年中澳联合发行《珍稀动物》:熊猫与考拉同框,体现国际生态合作。 2000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首次以写实摄影风格呈现熊猫,展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等等吧 从特59的初创到编号邮票的突破,再到T106的多元探索,熊猫邮票的演变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从单纯的物种保护宣传,到承载外交使命与文化自信的表达。
熊猫邮票,大家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