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枚特别的签名封:难忘的川剧情结

一枚特别的签名封 一份难忘的川剧情结——邮忆与川剧二度梅陈巧茹老师第一次见面的邮缘陈巧茹,中国戏剧二度梅获得者、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1967年出生于四川省叙永县一个梨园世家,12岁起在叙永县川剧团学习川剧,后到成都拜师成都市川剧院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张光茹老师。她在多年的学习和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细腻、清新、稳健自如的表演风格,代表作品包括《打神》、《四川好人》、《白蛇传》等。每当我打开集邮册,看见这枚贴有西湖风光特种邮票的邮展封,陈巧茹老师那弥足珍贵的亲笔签名便瞬间跃入眼帘,不仅让我深深感受到川剧专业演员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更让我永生难忘2008年初冬在锦江剧场悦来茶园看戏结束时,与她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那一年,我刚考入四川教育学院(温江校区)史地旅游系的历史教育专业学习。记得那是一个周六,我第二次到锦江剧场悦来茶楼看戏,那天下午第三场戏就是陈巧茹老师演的折子戏《打神》。看戏结束后我和一个朋友走出了茶楼,因为那位朋友要等他的同学,所以便与他逗留在茶楼门口闲谈了一会儿。突然听见他叫了一声陈院长,我这才回过神来抬头一看,原来就是下午折子戏《打神》的主演陈巧茹老师。在这之前我经常在央视戏曲频道上看到她的精彩演出,所以对她特别熟悉,但她当时还不认识我。作为川剧爱好者的我,鼓足勇气叫了一声陈老师,瞬间以为自己闯了祸,因为自己以前曾经接触过有点清高的艺术家,给我的心里留下了阴影。正当自己内心恐惧不安,准备为冒昧打招呼而给她道歉时,她突然发现了我,很随和地问我叫什么名字,在成都从事什么工作。当时我说了自己是四川教育学院(温江校区)史地与旅游系08级历史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以前有过曾经被别人不信任的经历,所以担心陈巧茹老师这样的名人,也会不相信我当时的四川教育学院学生身份。那一年由于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四川教育学院开学比较晚,当时我们的学生证还没有办下来,我便急中生智掏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团员证,并翻到团组织关系转移登记那一页给她看,她也由此知道了我的名字。慢慢的,她的随和、大方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也渐渐地开始消除了内心的恐惧和紧张,主动跟她如朋友一般地聊天了。那天由于时间很晚,加上她也有事,所以不久我们便分别了。临别之际,作为川剧和集邮爱好者的我,掏出了这张贴有西湖风光特种邮票的邮展封,鼓足勇气请求她签名,她二话不说便很爽快地把我的首日封,垫在戏迷递过来的厚厚杂志上留下了力透纸背的签名,也在我的方寸世界第一次留下了记录着她充满酸甜苦辣的川剧人生。那天下午的见面时间虽然很短很匆忙,但是她那犹如大朋友一般的和蔼与亲切,至今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不仅让我改变了先前认为所有艺术家都高不可攀,难以接触的错误认知,而且也让我从她身上感受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梅花精神。从2008年那次见面到今天快17年了,尽管工作后的我早已回到老家营山,然而每当看到这枚签名封时,总会想起她为川剧执着与坚守的身影:为川剧艺术传承发展而孜孜不倦,为川剧文化弘扬光大而四处奔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