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邮局和咖啡合二为一的时候

在一些地方,邮政也开启了多元化经营模式,比如涉足到咖啡、奶茶等领域。这是多种经营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探索。不过,笔者经常遇到的是,邮政把自己的营业场所租赁出去,这就不是多种经营了,而是有点当“房东”的意味了。
尤其是极好的地段,更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本来挺大的邮政营业场所,把大部分空间都租赁出去了,留给邮政台的位置既憋屈又狭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邮政业务已经没落到如此地步了。
邮政能够想到的如何创收的方式,或许就是租赁给别的经营企业或者个体。于是,笔者看到一些主题邮局出租给了做伴手礼的旅游小物件的经营者。还有一些邮政场所租给了咖啡、奶茶等连锁店之类的。
尤其地处闹市区的地方更是如此,邮政本来拥有不错的地理位置,但由于没有什么业务,只要靠出租赚取收益了。于是,我们走进邮局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各种销售奶茶、咖啡的存在,要找到邮政台还得费一番周转,有时候,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了。
实则是因为诺大的空间,留给邮政台的只有那么方寸之间了。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邮政已经彻底没落的时候,或许这样还能谋划一些收益。再联想到笔者曾经去的一些邮局,因为房租的问题不得不撤离,甚至不断地搬家,找寻更加便宜的地方。
邮政普服业务,在不断地压缩着,压缩着,减少的同时是为了控制成本吧?作为企业了,自然要成本核算了,只是如何拓展经营方面,貌似也想不到好的办法。倒是邮储一直想着法儿地变革着。比如卖菜,甚至几乎相当于一些小超市了,经营的业务也是不断地拓展,在有些地方还是受居民欢迎的,毕竟价格合适。
只是对于邮政本身的业务来说,这样的驳杂背后其实更多的是心酸吧?怎么就成了这样了呢?
诚然,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升级换代,尤其是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新媒体的火爆,让邮政业务逐渐丧失了主流人群,这是邮政业务没落的关键所在。但是,我们再仔细地观察一下。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期间,文旅部部长孙业礼表示:国博“凤冠”冰箱贴半年内卖了80多万个。国家博物馆推出了一款设计新颖的“凤冠”冰箱贴,成为爆款。很多人非常喜欢,一大早就到国博门口排队购买。半年内,“凤冠”冰箱贴卖了80多万个。
也就是说,当明十三陵定陵博物馆的“十二龙九凤冠”纹样被复刻成冰箱贴,当帝王华服的金丝点翠化作年轻人包上的挂饰,为什么年轻人也会趋之若鹜?再想想邮政如今发行的新邮,几乎都是发行当日就“破发”,为何就不能仔细地思考一下究竟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