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任邮说 | 邮展要让更多普通百姓看懂

2024年10月12日至10月31日,全国集邮文化巡展(福建站)·江山邮票艺术大赏在福州闹市的三坊七巷南后街举行,络绎不绝地集邮爱好者和各地游客前来观展,不少观众拿起手机拍下自己喜欢的邮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诸多创新之举也为今后集邮活动进一步融入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展览期间,时常可见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宋晓文正伴着钢琴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为前来观展的福州中小学生介绍展览内容。本次展览,福建省集邮协会进行了多个方面的尝试。首先在布展形式上,除了展出省内多部获奖邮集和精品邮集外,“江山”主题展品采用画展形式布展,每个画框装置6个贴片,跳出了传统邮集编组规则的局限性,采用普通观众通俗易懂的形式,将邮票、封片、设计师画稿等展品以章节的形式制作成贴片,使观众能够直观地在邮票世界中感悟中华美、山河壮、国家强的主题。展厅里的两台钢琴,吸引了许多音乐爱好者即兴弹奏,展场常有悠扬的乐曲相伴。
邮展持续时间长达半个多月,展厅每天开放到晚上十点,并主展区周边设立了三个展览分馆,其中三坊七巷主题邮局展示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的长卷明信片;省非遗博览苑的《邮述——国徽和林徽因先生》展览,用邮票讲述林徽因精彩的一生;郎官巷的严复故居、林祥谦文化站为此次邮展提供相关封片戳记,供参观者加盖、实寄留念,让观众联动、打卡。面对当前集邮呈现出的新形势,在抓好竞赛类邮展的同时,在主题邮展方面如何打破惯性思维和做法,善于在形式上求创新,值得引起集邮界的积极思考和大胆尝试。
纵观各地举办的主题邮展,展品经常还停留在传统邮集上,并没有真正体现“主题”。传统邮集具备专业性强、水平高等特点毋庸置疑,但是也正因为它的“高大上”,使得只有小部分人看得懂,大部分人一知半解,曲高和寡常成为一些地方邮展的尴尬。笔者认为,对于普及型的邮展,打破竞赛类邮展的分类,借鉴画展、摄影展的形式,按照不同主题来布展,使邮展如同讲故事般呈现在普通民众眼前,使其能看懂,喜欢看。
其次,邮展还应当主动融入热门旅游街区和文博机构。此前,福建省集邮协会就曾与福建省博物院联合举办过主题邮展,此次又在福州热门街区办展,这样的选择无疑使邮展从文旅繁荣中“蹭”到了流量,且本次邮展持续时间长,观展人数突破10万人,在不同年龄层中很好地宣传了集邮文化,并成为许多单位开展主题党日,学校开展研学的好去处,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邮展开幕当天热闹,后期冷清的问题。
此外,福建省集邮协会积极借鉴文博机构办展的好做法,不仅在展期内动态更新展品,通过视频号、抖音不间断更新邮展动态;还在开展后录制讲解视频,并制作成二维码张贴在相关展框上,实现扫码可掌上收听展品的讲解,让更多普通民众看得懂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