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版折数藏小版中签不多,三地特殊版会“烂大街”吗?

中国邮政公布了《蛇呈丰稔》、《乙巳年》生肖数字藏品小版折、《蛇舞长虹》生肖同题材特殊版式邮折预约摇号结果。其中,《蛇呈丰稔》大版折中签率是2.67%,中签套数30000枚,《乙巳年》生肖数字藏品小版折的中签率为2.28%,中签套数30000枚,《蛇舞长虹》生肖同题材特殊版式邮折的中签率为30.42%,中签套数180000。
值得关注的是,《蛇呈丰稔》的参与人数为1121779,《乙巳年》生肖数字藏品小版折的参与人数为1318125,《蛇舞长虹》生肖同题材特殊版式邮折的参与人数是591621。可以看出,即使是最抢手的两个类别,参与人数也不过100万出头。那么,是不是可以粗略地认为,当下全国的集邮爱好者也不过如此?也就是说,当下集邮的用户估计也就百万左右。
此外,再看看中国邮政各种邮票的发行数量,基本目前最低的发行量也近600万,也就是说,只有百万集邮者,一个人需要消耗六倍的发行数量才能基本完成每年纪念邮票的发行规模。而很多用户不过只是订购一套年册而已,这样看来庞大的发行量基本还是无法消耗,也就是说购买者是非常寥寥的。
而且,我们看到无论是纪念邮资封片还是普通邮资封片发行量都开始放宽松了许多,增长的背后意味着可能市场更加无法承压,最终还是走“破发”的老路。如果征订者始终处于一个价格倒挂的境地,那么指望他们能续订吗?
即使是三地的小全张都不过吸引5万余人参与摇号,说明真正的活跃用户更少。这也基本可以看作是邮票市场唯一的火种了。这些用户可能是邮政最铁杆的参与者,无论是套票的选择和购买,还是实寄用户的消耗,以及最终的邮寄,也不过只有这么点用户了。
当市场刚刚出现一点点转机的时候,邮政就开始加大筹码地推出更多的产品来蚕食用户的荷包,这样的唯产品论,显然对于市场的发展并无好处。甚至,有可能因为过度地开发,让市场变得更加孱弱,进而参与者再次减少。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的时候,市场的冰点也就难以消匿了。
本来还算不错的三地特殊版式,如果实寄的话,尤其是三地相互实寄,对于喜欢实寄的用户,还是有点追逐意义的。但是,邮政的摇号却无法保障首日发行的时候可以自提到,这样就没有消耗,或者很少的消耗。任何的邮品,如果想保持一定的溢价空间,亦或者有一定的参与价值,实寄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邮政常常在发行首日难以让用户拿到货,结果最终都成为压箱底的陈年旧物,对于喜欢实寄的用户来说,这样的价值反而成为一种鸡肋。而实寄最终是消耗者,是市场真正的活跃用户,是他们承载着邮政的未来,但如果对这个群体的喜好都无法满足的时候,邮政的延续性如何为继?
在很多时候,邮政都是做着杀鸡取卵的行为,不仅打击着孱弱的市场,同时也打击着集邮者的信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用户弃之如敝履,为何邮政还不能痛定思痛?难道以为这个市场真的还可以承载更多的滥发开发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