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各地邮政纷纷推出了一些彩色文化日戳。借着新年的来临以及《乙巳年》生肖邮票的发行,营造一种可以加盖更多可选择的戳记来激活市场,满足更多的集邮爱好者和集章爱好者的需求。
众所周知,彩色文化日戳一直也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模式。笔者也曾和一些邮政工作人员聊到这个话题,那就是依托彩色文化日戳,希望能够吸引到一些年轻人对集邮的喜好。那么,彩色文化日戳能够成为吸引年轻人关注集邮的利器吗?笔者观察还比较难。原因主要有几点:

其一是集邮文化的没落是诸多因素造成的。不是单一的戳记带来的,邮票、设计、发行、网络、营销、宣传等等相互交织带来如今的没落。
其二是年轻人追逐的热点切换是非常快的。他们的喜好热度也是相对有限的,虽然集章文化曾经流行一时,但是通过诸多渠道的反馈,可以看出一些年轻人的热情也在消退,也有退坑的存在,因为大量章记的出现,也逐渐消磨着他们的耐心和持久度,因此慢慢地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其三是年轻人对集邮的普遍认知,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再加上集邮本身的“道道”太多,有时候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而盖章是随心所欲地,更简单和直接,因此他们在选择的时候,很容易直接选择盖章。对于集邮本身的追逐目的不强,对于邮戳的理解,也仅仅觉得是一枚有点好看的章记罢了,他们对于章和戳的辨识度不高,也不是很关注,几乎都是率性而为,随手盖之,不强求,不追逐。
其四是年轻人盖章的目的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不过,细究一下,又貌似并不是知其然更无法知其所以然。其实很多人在盖章的路上,主要是记忆,留念,就是追逐一个来过了,盖过了,挺好看,是不是成系列,有没有成系列,有没有多大的纪念意义和研究意义,根本不在意。此外,还有一种是通关的想法,比如黑神话系列的通关文牒,比如在某一个博物馆、纪念馆、博物院盖了一个大全,所有的系列,或者说所有的章记都盖齐了,就可以了。
其五是年轻人即使想了解一些集邮的文化,邮票的知识,但发现却是异常困难的,纪念邮票买不到,甚至一些普票都买不到,想盖一个最简单的戳记,都觉得无所适从。邮政人员的业务知识,以及想销售的内容并不是盖章爱好者想要的,如果一个邮政网点,以一个很便宜的价格销售一些贴好邮票的戳卡,是不是也能吸引到一些盖章用户呢?邮政人员应该不会思考这个问题,即使是一些明信片的研发和配置都非常苛刻,这样又如何能够吸引到盖章用户?
诸多因素的交织,让盖章的人对集邮,对邮票,对盖戳都有点觉得不可理喻。一度时间,邮政推出了一些回墨戳、电子戳、热敏戳,据悉就是为了能够让小白用户可以很好地盖销,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再加上成本高、易损坏、缺质感等弊端,也遭受了集邮爱好者的广泛诟病。
如今,邮政希望通过彩色文化日戳,彩色文化套色戳等比较新颖的印记,吸引到年轻人对集邮也产生一丝兴趣,出发点是好的,在一定范围内也能引起一些集章爱好者的关注;不过,想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集邮这个文化活动,还任重道远,也有很长的培育期需要一个慢慢的种草期。
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只有寻求改变,才有可能赢得转机,也只有不断地尝试创新,才有可能带来新的机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彩色文化日戳的积极倡导者令人尊敬的地方,也是值得点赞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