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乙巳年》的拜年封还会一封难求吗?

曾几何时,拜年封不过是鸡肋一样的存在,因为时间不固定,到货时间不确定,让集邮爱好者和实寄爱好者很难把握时间节点,究竟是腊月二十三实寄好,亦或是元旦实寄好?还是大年初一实寄好。大年初一很多邮局还不开门。
按照民间的风俗来看,大年初一才是拜年的正式开始之日。不过每年元旦是经常能够收到贺卡的时间,至于腊月二十三又是民间正式进入到过年节奏之时。貌似这几个时间节点,都是适合邮寄拜年封的。不过,邮政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再后来慢慢地开始向腊月二十三靠拢。
到了甲辰年的时候,拜年封意外地走俏了,突然就火爆的原因所在是居然一封难求,市场上很难买到,很多地方即使预订了也到不了货,也就是说想在腊月二十三发行之日实寄的话,变得非常艰难了。
众所周知,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的时间节点,中国邮政在2024年2月2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时候,发行了《拜年封》,编号BFPN-32,一套1枚。盖销纪念邮戳。售价5元,发行量20000枚。
或许也就是这2万枚的限额成为市场炒作的一个源头,近年来一般纪念邮票发行首日的首日封保持5万、8万、10万左右的发行量,拜年封缩减到2万枚,貌似锐减了不少,不过以前也不过3.5元的费用,如今已经上涨到5元了,但还是一封难求,真的有那么多首日实寄的用户?
其实也不尽然,很大原因还是在首日实寄的时候,邮局根本无货。无论是订户还是零售,都难以拿到,自然也就无法实寄了。有意思的是,在第三方平台的一些市场上居然有大量的溢价拜年封销售者。这就造成了想实寄的在首日买不到,也寄不出,而市场上又充斥了大量的溢价销售者。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货源是怎么流出去的?
首日发行的纪念封到不了集邮零售点,包括预订的用户也拿不到,中国邮政的诚信如何保证?没有诚信的发行意义何在?第三方市场流出的货源如何解释?邮政总是让集邮爱好者看不懂的一些“骚操作”让人无言以对。
既然是一种祝福行为的拜年封,那么就应该采取提前预订,按需印付,适当从宽就好了。这样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也可以满足零售市场期待,更可以让实寄爱好者在新春的时候寄出一份祝福,何乐而不为呢?为何邮政就总是这么抠抠搜搜遮遮掩掩呢?
拜年是我们这个民族非常在意的一种民间行为,早从1993年以来,中国集邮已经连续第32年发行拜年封。2024年的拜年封,贴有《癸卯年》特种邮票一图和《甲辰年》特种邮票一图,以“辞旧迎新,迎祥纳福”为主题,由王红卫进行原创,设计突出龙年生机勃勃、喜庆欢乐的视觉氛围。
2025年的拜年封也要来了,目前在集邮网厅已经有地方邮政开启了预售模式,本地人可以自提,外地人也可以采取邮寄的方式购买。是不是从某种程度上说,2025年的拜年封,在量能上会有所扩大?敢于预售,说明货源还是充足的,只是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邮政是不是也有自提或者预订的模式?起码给喜欢实寄的用户一个参与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