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邮已死,应当还利于民!2025年新邮必将半数人弃订!

集邮行业的困境已不再是秘密。随着2025年新邮的发布,业内普遍预测,至少一半的预订者会选择弃订。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集邮市场长期沉疴的集中爆发。尽管发行量降至600多万,但市场依然充满了打折的现象,这让人不得不质疑:为什么在市场大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集邮还无法摆脱其困境?
背后原因深究
集邮市场的萎缩并非一朝一夕的结果。2006年,邮票发行量达680万,而那一年由于集邮者众多,这些邮票成为了收藏界的热门。然而,如今即使发行量降至600万,市场依旧冷清。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集邮人口的急剧下降。从1700万集邮者的鼎盛时期,缩减至如今的70万,集邮行业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虽然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这一变化并未带来集邮的复苏。八九十年代的集邮热潮,主要源于邮票的升值潜力,导致了当时1700万集邮者的盛况。如今,集邮不仅没有增值,反而成为了亏损的象征。能坚持下来的大多数都是铁杆粉丝,这样的市场现状注定了集邮的未来将更加艰难。十年后,集邮人口可能仅剩30万,这种趋势不容忽视。
根源在于发行政策
集邮市场的困境,归根结底在于过时的发行政策。1984年实施的邮票预定制度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环境。如今,网络打折票充斥市场,预定制成为了困扰集邮者的一大难题。邮票的实际面值和预定价格之间的差距让人愈发觉得预定制度的尴尬。即使在发行量下降的背景下,邮票打折现象依然存在。这是因为发行方与邮局之间的结算办法复杂且不透明。邮票以极低的打折出售给邮局,邮局再以较高的打折转卖给商家,这种盈利模式使得市场中的不受欢迎题材,往往被以超低价处理。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大幅度减少发行量,尤其是针对冷门题材的发行量。
变革是唯一出路
面对集邮市场的困境,唯有彻底变革才能挽救这一行业。首先,发行方需要降低发行量,将套票发行量控制在150万套左右,同时采取摇号或先到先得的方式进行销售。取消大版预订,只提供完整大版,确保邮票的稀缺性和市场价值。其次,小版预订应当取消,改为短腿,减少品种,每年发行的品种不超过5个,每个品种的发行量控制在10万以下。通过这种方式,市场上的邮票能够保持足够的稀缺性,从而提升其收藏价值。此外,发行方还应当考虑调整邮票的设计和题材,以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和收藏者的兴趣。例如,取消对金庸等大IP题材的限制,允许更多具有文化价值和收藏潜力的题材出现。
未来的希望
集邮行业的衰退是一个多因素叠加的结果,但变革依然有可能带来新的希望。只有在发行方愿意舍弃传统的赚钱模式,真正还利于民,才能够重新激发集邮者的兴趣和市场的活力。2025年的新邮发行,将是集邮行业能否重生的关键时刻。是否能够迎来真正的变革,决定了集邮行业的未来。集邮市场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未来的方向如何,将取决于行业内外的共同努力。能否改变现状,还需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调节。否则,集邮行业的“死亡”将成为不争的事实。你认为,集邮行业还有救吗?又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