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户被限制,新邮发行量减少!为啥还是打折?

 2024年7月13日,《封神演义》(第一组)邮票正式发行。
这一套票以其精美的设计和历史文化内涵,原本被寄予厚望。然而,令整个集邮圈震惊的是,发行方竟然下达了限制大户取票的命令。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质疑,甚至有人认为此举毫无契约精神,涉嫌违法。与此同时,《封神演义》邮票虽然发行量仅为686.45万,在近几年16套大版中属最少,但面值5.1元的邮票,市价已经降至4.8元,打折现象令人堪忧。限制大户:真的是对症下药吗?
《封神演义》邮票的发行量虽然相较其他编年名著类邮票要少,但打折现象仍然未能避免。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莫高窟》(第二组)邮票上,发行量从第一组的790万减至620万,小型张530万减少了14.5%,但短短几天内也都变成了打折票。很多人将打折的原因归咎于市场疲软、集邮人口减少,认为大户的打折预订是罪魁祸首。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个问题远不止如此简单。大户的存在已经多年,早在JT票时代就有了,他们并不是近几年才冒出来的。大户通过打折预订套票获取利润,但大版册的打折可是不低的,难道大户还能打折预订大版册?这显然不太可能。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发行量过多。发行方如果能根据市场刚需来调整发行量,减少库存和产品册的用量,那么打折的现象可能会有所缓解。毕竟,在前几年,不少人连大版册都订不上,发行方却硬是把大量的货批发给大户,最终造成市场打折倾销的局面。根源何在:发行方的贪婪与市场的疲软
回顾这些年的邮票市场,不难发现,打折的真正根源还是发行方的贪婪。
邮票发行量不断增多,发行方不满足于面值卖票,总想着开发更多的产品册,企图以高价出货。可是,最终这些产品却砸在了发行方自己手里。邮票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只不过是些纸片和油墨,发行方根本不怕这些小小的消耗量,甚至能够承受一些损失。
这种贪婪与无节制的扩张,才是打折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回到2019年,当时的发行量大幅度减少,市场立即反应出积极的表现。《植树节》、《西游记》、《中葡建交》等发行量较低的几套票立马迎来了一波小幅上涨。2018年,邮票发行量最低在1000万左右,而2019年则降至700多万。这个降幅显然是有效的,市场因此表现良好。2020年,发行量继续下降,加上几套热门题材的加持,整体市场表现不错。然而,2021年之后,虽然发行量稳中有降,但市场已经相当疲软,大量集邮者流失,减量的红利被迅速消耗殆尽。减量并非灵丹妙药:大户限制效果存疑
2024年下半年,发行量再次有所下降,但平均降幅仅为7%,无法掀起市场波澜。
有人说,减量至500多万就能遏制打折现象,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现实。只要大户仍然享有内部结算价,那些卖不出去的冷门题材邮票一定会被大户抛售到市场上。大户并非每个品种都赚钱,热门题材或打折幅度小的邮票能够获利,但冷门题材可能会亏损,但总账上大户还是能够维持盈利。因此,限制大户取票的方式只能在短期内见效,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发行方如果真想解决打折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治理,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发行政策。新邮市场的低迷局面,绝不仅仅是减少发行量就能完全解决的。改革与未来:从根本上改变邮票发行制度
要彻底改变打折现象,最重要的还是控制发行量和发行方式。
新邮完全有可能消灭打折邮票的存在,关键在于发行方是否愿意进行彻底改革。如果能够控制给大户的内部结算价,新邮发行可以采用更加创新的方式,例如预订+征订模式。预订户依然是70万邮友,定多少印多少,满足铁杆邮友的需求。征订则参考纪念币预约的方式,提前一个月发布图稿和预订信息,开放公众预售。这样,既能满足现有用户的需求,又能吸引新用户,甚至扩大社会影响力。对于热门题材,可以适当增加发行量,而冷门题材则减少发行,形成明显的发行量区别。发行方应赚取合理利润,而不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让市场自行调节,才能使市场更健康发展。展望未来:2025年新政能否扭转乾坤?
2024年邮票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但2025年发行方计划改革大户预订政策,不再提供打折货源。
如果这一政策能够顺利实施,新邮预订量预计会大幅减少,或许能够挽救市场颓势。如果发行方能将减少的部分全部减量,相信明年的表现会更好。然而,我们也应保持冷静与理性。邮票市场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只有通过彻底的改革和持续的创新,才能真正扭转局面。我们将拭目以待,期待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集邮市场的到来。那么,你认为2025年新政能否真的扭转当前的打折局面?欢迎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