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邮票预订户,一直在赔钱,到底谁之错?

虽然中国邮政出台了一些“新政”,对新邮的零售和预订户的兑付进行约束,包括减少“撕口版”,几乎全部都是“破版”,撕得七零八落,也让一些所谓的“违规”得到了遏制,甚至对于所谓的“大预订户”不能按时兑付,但即使如此,依旧难以改变新邮直接“破发”的颓势,在换汤不换药的“新政”治理下,根本没有触动如今邮市低迷的本质,因此“破发”持续,并没有改变什么,对于预订户来说,其实才是最“吃亏”的一批人。
那么,预订户的权益如何保障?如果持续如此,谁还会去预订?人们都去第三方市场购买不更“香”吗?目前还坚持预订的用户,可以简单归纳为几类人:一是痴心不已矢志不渝的坚定集邮爱好者。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喜好,一直保持着对邮政的信心,一直保持着眷顾集邮这项“事业”的信心。二是实寄爱好者。由于这些爱好者在每次新邮发布的首日要进行实寄,而零星的零售量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只能进行预订,这也是目前比较稳定的一批“消耗者”,是支持新邮还能“苟延残喘”的中坚力量。三是不差钱的用户,对于集邮可有可无,儿时的梦想和喜好,延续下来,又不会去第三方市场购买,只能选择预订了。
此外,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意愿能够保持着预订的理由了。即使如此,还有很多老用户已经在选择放弃预订,笔者周围接触到很多老用户,很多大爷大妈们也选择了放弃,坚持了几十年的喜好就这样戛然而止了。说其理由无非两点:一是现在新邮的市场走势太让人失望了,深度打折让人无法忍受。二是后继无人,自己的喜好无法传承下去,家里的后辈对此丝毫不感兴趣,根本无法传递下去,还怎么玩?
那么,谁应该为预订户的损失负责呢?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邮政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这个责任。纪念币银行还允许弃兑或回存,但是邮票呢?预订不能退,兑付之后不能回存,虽然作为一种特殊物品,不能回存可以理解,但是弃兑呢?是不是可以考虑?邮政在发行新邮之后,如果在一定时间内用户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去兑付(领取),或者申请弃兑。邮政应该允许用户的这种选择,这样才能确保邮票本身的保值或者价值回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邮票发行之后,可以保持一定的热度。同时,加大零售量,充分满足首日实寄用户的需求,这样也才能增大消耗量,才能保持邮票的消耗能力和热度,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对于年底弃兑的票源,开发成年册等产品,进行二次销售,取消年册的预订,直接发行完购买,减少浪费率。对于最终没有完成兑付的邮票限定时间全部集中销毁。保持市场的一定保有量,而不是恶意堆砌到库房,公开最终的市场存量和兑付量,对于没有达成交易的全部销毁,这样才能确保邮票本身的价值和存世量。
按照现在预订打折的节奏,今年的预订户无疑还会消退,想增加预订户几乎是痴人说梦。谁都不是傻子,都看到了邮票的前景堪忧,除了实寄的爱好者,谁还会选择预订?此外,对于年册的开发也是漏洞颇多,市场积压太多,致使价格隐患极多,打折现象更是惨不忍睹,这都是邮政的顽疾所在,如果不改变,将永无复苏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