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邮电部曾发行过几套普票,其中普1《革命圣地图案(第三版)》、普15《交通运输图案》、普16《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普17《北京建筑图案》等,规格比较统一。
然而,“文革”期间首次发行一套无志号普通邮票,其图幅尺寸、图案、齿孔等不尽相同。我国集邮家通常简称“普无号”或“文普”。
现在,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对此做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发 行 日 期
“普无号”票在“文革”早期分批发行,因普票不象纪、特邮票引人注目,所以,每种邮票的发行时间均缺乏精确的资料。
英国《吉本斯》、美国《斯科特》上记载的时间为:1969年10月至1970年,有的甚至到1972年。
中国集邮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上注明,本套邮票是从1969年10月1日至1970年4月20日分4批发行的。
此日期来源于邮电部发行局的档案,应属可靠。
有些集邮家曾提出疑问,为什么有的“普无号”票纸边上的印刷日期晚于这一时期 ?这很容易解释。
一般的纪特票都是在发行前全部印完,而普票乃是常用票,往往多次印刷,即正式发行后还会添印。因此,日期均有不同。
版 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记载,全套1.5分至1元共11枚,用胶版和影写版两种方法分批印制,且全张有80枚、100枚和150枚3种。
票上图幅有:27.5x22.5、23.5X29、30X24和29.5X23.5毫米 4种,但因曾几次照相制版,故图幅尺寸有时稍有出入。
天安门图8分票,太阳四周白色光芒就有几种宽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