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在今年“儿童节”发行的《动画——阿凡提的故事》邮票,其作为发行量低于600万,并且首套采用胶雕版印制的“动画”系列邮票,但结果与前作一样,整整齐齐成为“打折票”。
究其原因,真的是因为素材很老吗?
动画题材邮票因为其拥有广泛的受众与影响力,是世界各国邮政发行的常见题材。在排除出售“发行权”发行商业票的“邮政机构”的作品以外的邮票,发行之初基本很难沦为“打折票”,甚至面值品种都比较少见,绝大多数都是在发行前就成为热门词条,邮政正式推出之后就是售罄,然后产生市场溢价。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邮资不再适用等情况发生,也可能会产生打折情况。
举一个我们熟悉发行量过大的例子,如2009年鹰酱为了纪念“辛普森”播出20周年,发行的《辛普森的一家》邮票一套五枚,当时他们认为辛普森家族主人翁的受欢迎程度极高,甚至有可能超过猫王。所以斥资120万美元印出10亿枚纪念邮票,结果只售出3.18亿枚,导致大量积压滞销,最后产生打折现象,最终在2012年将这库存近7亿枚邮票销毁。
中国邮政从2013年发行《小蝌蚪找妈妈》邮票以来,陆续发行了《动画-大闹天宫》《动画-葫芦兄弟》《动画-哪吒闹海》《动画-黑猫警长》《动画-九色鹿》和《动画-阿凡提的故事》邮票。这些经典的“国民级”动画片先后登上方寸之上,但无一例外都成为“打折票”,其背后的原因。
在过往很长时间,在排除发行量等硬性原因之外,主要认为其选题内容与当下生活脱节严重,不能引发共鸣(传送门:为什么集邮的青少年越来越少?)。但是今年的央视2024年春晚,给了大家另外一个解题思路:
直播的时候,看到鞠萍姐姐,小鹿姐姐,月亮姐姐出现的时候,认为是就是一个惯常儿童歌舞节目,没有认识到这个“回忆杀”严重性。
最初到一群成年人在唱着《舒克贝塔》,当时十分好奇怎么当下孩子怎么还唱这歌吗?随着字幕出现,他们是来自中航的“舒克”和来自南京理工的“贝塔”;
随后中科院物研所的开始唱着《海尔兄弟》的主题歌《雷欧之歌》,许多为人父母80后,90后都已经开始哼唱;
之后随着各位劳模登场,唱起《劳动最光荣》这首儿歌,许多网友表示全家除了孩子,都开始哼唱这首儿歌。
随后看《哪吒闹海》的孩子,现在成为中国船舶科研人员驾驶蛟龙探海;看《九色鹿》的孩子,成为敦煌研究院修复壁画;看《神笔马良》的孩子,长成为中国建设的“基建狂魔”;看《大闹天宫》的孩子,现在在中国天宫空间站成为“出差三人组”,完美诠释了《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
这个节目播出之后,就被冠以各种“泪目”“回忆杀”“童年DNA”“少儿频道最强售后”词条。在各种泪目留言之中,在感慨自己少年时“吃的原来是细糠”之余,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短了,许多经典动画没有出现;硬要吐槽这个节目就是看动画片的自己没有成为当初理想的自己。这个节目在做到全年龄,0差评的时候,更是做到了收视率第三。
最近几年看到中国邮政的设计师访谈,基本总结一下就是“时间紧 任务重”“素材问题”“设计空间小”“领导审查”等几个问题背锅。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是主要原因吗?
首先“素材问题”,最近看到一些设计被诟病的时候,就看到邮票设计师解释这是提供素材问题。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节目里的各位演员,除了少儿频道的主持人以外,基本没有多少表演经验。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相关访谈,他们大多是不识谱,不会走台步,甚至都不会微笑普通人。同样都是“素材”,各地为邮政提供的“设计素材”应该比这些演员基础好多了,但最终效果为何还这么大?
其次,就是“设计空间小”“领导审查”等问题,有的人甚至说“设计带着镣铐在跳舞”。但是央视春晚舞台上,少儿歌舞和各行业拜年不也是必须出现的节目,过往甚至出现劳模在观众席拜年的情况。对于春晚节目的审查和对邮票的审查,哪个领导多?顺便温馨提示一下,《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是央视2024年春晚涉及单位最多的一个节目,可想而知这个节目要经过多少层审查?
再次就是“时间紧 任务重”,一周多时间能设计出一套邮票,然后表示自己没有时间去考察如何如何。邮票选题确定到发行,少说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为何每一次都是这种情况,某些企业的相关人员是否应该反思反思。更主要这种事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到处宣扬。这与十年之前使用两种版别印制邮票,承认想炒作也比到处宣传把机器印坏了强吧。
问题的核心,看看身为表演者之一的月亮姐姐在介绍访谈的时候都表示,自己在第一次联排的时候,当看到中国航天员唱道“看《大闹天宫》的我仰望星空 翱翔天宫”的时候都哭了。反观某国邮政的设计人员,有多少设计作品能把自己感动?自己都感动不了反而让群众认可,这合理吗?身为“国家名片”的邮票质量不断被注水稀释,其主因是时代洪流还是某些企业尸位素餐不断敷衍之下积累的结果呢?
最后温馨提示一下,《小猫钓鱼》播出时间是1952年,《神笔马良》播出时间是1955年...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