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邮票上的“地方戏”系列邮票

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代表,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也孕育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目前已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地方剧种,先后五批共170种。
今天就一同看看,邮票上的“地方戏”系列邮票。
昆曲
2010年
中国邮政在2010年发行《昆曲》特种邮票一套三枚,选取了《浣纱记》《牡丹亭》与《长生殿》三出传统剧目。
昆曲因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因此得名“昆曲”,是我国传统剧种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因此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作为首批遗产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6月12日,作为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邮政发行《昆曲》特种邮票一套三枚,邮票邀请叶华老师采用传统工笔重彩绘制人物,背景绘制了苏州园林的代表——网师园的建筑景观,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曲在园中吟”的感觉。
在印刷环节中,河南省邮电印刷厂不仅研制了中国的多媒体视频油墨,这套邮票在印刷中使用的油墨,除黑色油墨和视频油墨,其余颜色油墨均采用日本进口,可以说是中国邮政以发行的邮票之中,能享受如此待遇的独一无二。
黄梅戏
2014年
2014年中国邮政发行《黄梅戏》特种邮票一套三枚,展现了《天仙配》《女驸马》和《打猪草》三出传统剧目。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其起源于说法众多,有湖北黄梅说,也有安徽安庆说。但是凭借其独特的唱腔,流传广泛,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2014年7月6日发行《黄梅戏》邮票一套三枚,邮票设计邀请天津大学的张旺老师采用数字国画的技法绘制人物,人物造像生动影响,背景采用淡彩描绘出戏曲唱词中的部分场景,给人一种观看戏曲电影的质感。
粤剧
2017年
2017年中国邮政发行《粤剧》特种邮票一套三枚,邮票选择了《香花山大贺寿》《六国大封相》和《玉皇登殿》三出剧目: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其源自南戏,是以明清时期流入广东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梆子腔等诸腔为基础,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 ,在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10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粤剧》邮票一套三枚,邮票依旧邀请张旺老师采用数字国画绘制,在《黄梅戏》邮票的基础上,人物面部表情生动性与服饰的华美度得到加强,并且采用传统舞台道具进行背景装饰,给人一种亲临现场观看剧目的感受。
豫剧
2021年
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豫剧》特种邮票一套三枚,选取了《花木兰》《七品芝麻官》和《朝阳沟》三出代表剧目。
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河南讴、土梆子等,是发源于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剧因其雅俗共赏、收放自如、表演真实、接近生活的特征,深为大众喜爱。
2021年10月18日,中国邮政邀请王亚平、刘钊、张帆三位设计师参与创作,其采用中国传统工笔绘制主要人物,背景采用线描展现了山水与县衙场景。但是选取了“朝阳沟”这一剧目作为展现内容,作为“地方戏”系列邮票上,首次出现“现代戏”,其割裂感较为巨大,加之画面整体不佳。其整体设计布局,是参考《黄梅戏》邮票,但是三枚邮票依次排开后,其采用破框的设计手法,仿佛花木兰和银环要踢中间的唐知县一般。
在印刷环节中,河南省邮电印刷厂采用了珠光油墨与变色油墨进行印刷,但最后效果很是一般...
秦腔
2022年
2022年中国邮政发行《秦腔》特种邮票一套三枚,邮票选择了《火焰驹》《三滴血》和《游西湖》三出剧目:
秦腔是中国戏曲梆子腔之鼻祖,秦腔是源于先秦时的古老剧种,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在2006年就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音调激越高亢,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唱词基本上为七字句,音乐为板腔体,对许多梆子腔戏曲剧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22年8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秦腔》邮票一套三枚,邮票由录洁囡、郭线庐两位设计,这套邮票作为第五套“地方戏”系列邮票,首次采用横构图,不仅与前作进行区分,更较为方便展现一些较大的场面。所以这套共计绘制了十一位人物,在没有绘制背景情况下,将目光完全的聚集到前方的戏曲人物之上,展现出戏曲演员的手眼身法步,与服饰的华美,更颇有当年《故宫戏画》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