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纪特邮票:从无人问津到珍邮之路!经典,越品越醇

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集邮爱好者们很少花钱买新邮.当时的纪特邮票主要用以邮政通信,所以收集信销票相对容易些。
老纪特邮票指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文革”运动开始发行“文革”邮票为止,其间所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统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所发行的纪念邮票共计494枚、特种邮票511枚。
那个年代,集邮的风气盛行。当时,如果按照集邮人数为100万计算,很多邮票的发行量都在六七百万甚至上至千万,这在当时的印量是相当大的。即使是如今价格已经涨至万元以上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在当年也是摆在邮局柜台上也乏人问津。
老纪特票的发行年代久远,其题材极为广泛,设计也较为精美。但是,相比于今天的邮票,老纪特票的印刷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近年来老纪特票不受市场关注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老纪特票的价值并未因此而减少,反而因其稀有性和历史价值,使得它成为了集邮爱好者们心中的瑰宝。由于老纪特票大量沉淀于通信之中,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当众多邮人回过头来再去寻找老纪特新票时,才觉得其新票的存世量已少得可怜,即使是全品相的信销票,有些也要踏破铁鞋才能觅到。
像文中展示的一些收藏,都是来自一位老藏友,东西存放的不错,层层防护,时间很久了,但仍然保存的很好,拍摄水平有限,多多见谅。
在那个年代,集邮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和记忆。每一张邮票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们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记录着那个时代的故事。而集邮,就是将这些历史的碎片一一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画卷。
像《梅兰芳舞台艺术》、《黄山风景》、《金鱼》、《牡丹》、《菊花》、《蝴蝶》等大套票,则是更难一一收齐,一些当年发行量仅二至四万枚的小型张、小全张如今已成为难得一见的珍邮。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灯塔的VP系列,加厚活页真的是一如既往的有质感,好用,材质观感上跟其他活页区别十分明显,可谓是保护这些收藏了几十年的经典珍邮品相如新的功臣。
非常看好小型张,特别是老纪特小型张,理由很简单,就是量少;并且收藏投资方便,除了科学家外,都是一张一套,不需要像老纪特小票那样一张一张配同分。
这七个品种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类似于人民币收藏中的二版,梅兰芳自然是大黑拾级别的,建国、牡丹好比绿三红五,世乒赛则是海鸥。实际上这些小型张存世量肯定小于二版,值得尽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