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集邮册,看到上世纪70年代发行的编号邮票《赤脚医生》,那个时候独特的设计风格,一下子就能把很多邮迷的回忆拉回到了那个“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的“赤脚医生时代”。这种怀念甚至跨越了时空距离,延伸到了网络时代,网上开始出现怀念“赤脚医生”的风潮。许多60后70后都对小时候赤脚医生的救助之恩念念不忘。跟今天发达的医疗水平相比,当年农村的医疗条件可谓简陋之极,那人们为什么要怀念“赤脚医生”?很可能是怀恋那时候的种种淳朴。
翻看这套邮票也是感受很深,作为一名曾经深入农村,与赤脚医生有过深入交流的医学工作者,深感赤脚医生在历史上的贡献不容忽视。
记得当年,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看病难、看病贵是普遍现象。而赤脚医生,这群没有固定编制、但拥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成为了农村医疗的主力军。他们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农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疟疾肆虐的年代,赤脚医生们不畏艰辛,挨家挨户为农民送药,确保药物能真正送到患者手中,并监督他们服下。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得疟疾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
赤脚医生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服务,还在普及卫生知识、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存在,让农民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依然能感受到医疗的温暖和希望。
其实,除了这套编号票,中国邮政还多次发行赤脚医生题材票,比如下面这套特75。
1966年5月10日,发行“T75服务行业中的妇女”邮票1套10枚,其中(10-3)是赤脚医生背着药箱、走在田间的形象。但那时还没有“赤脚医生”一词,而被称之为“半医半农”。
1969年10月1日,发行“文17知识青年在农村”邮票1套4枚,其中(4-4)是赤脚医生在田间给农民看病的场景。按照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全面进行上山下乡运动。当时,略懂医学的下乡知识青年也担负起“赤脚医生” 的职责。
1976年2月20日~6月12日,为庆祝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完成,邮电部分3次发行 “J8胜利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邮票1套16枚,其中(16-14)为公社卫生院。
公社卫生院就是“赤脚医生”的主要培训地,其医务人员大多是“赤脚医生”身份。
这枚邮票画面为在垂柳树下,医护人员在卫生院门口挥手送别痊愈的患者,患者一家三口中母亲领着孩子,父亲推着自行车,依依不舍回头张望,很温馨、很感人,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那时,虽然医疗水平低,可医患关系很融洽,还是很值得怀念的。
怀念赤脚医生年代,是因为那个时代,虽然物质条件相对匮乏,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却更加紧密。赤脚医生,他们不仅是农民健康的守护者,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赤脚医生年代,他们肩负着沉重的医疗任务,却毫无怨言。他们白天辛勤劳作,晚上则挑灯夜读,钻研医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能。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农民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让农民在病痛中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
赤脚医生与农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走家串户,与农民聊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他们不仅是医生,更是农民的朋友和亲人。在农民心中,赤脚医生是他们最信赖的人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赤脚医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的精神和贡献却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