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话题:不输首套,篆刻再续传承经典

时不时摸🐟刷头条,老是给我推送一些网络公知、润人吹嘘国外军事怎么怎么先进、国外文化艺术怎么怎么辉煌、国外民众怎么怎么文明的内容和评论。初看吧着实有点气人,尤其是吹嘘角度时常极为刁钻,“欧美政治正确论”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多了,就当一个乐子,它们这些离经叛道、数典忘祖的显然就是个东西!如果和它们这些东西讲道理,没有任何用,道理是给文明人讲的。或许有些理中客又不乐意了,认为不应该这么“极端”,它们在某些地方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我们要取其之长,要谦逊,要反思……若不是最近看了看《中国通史》和《世界历史》纪录片,我差点就信了。华夏文明5000+,可供我们学习、借鉴、传承、发扬的东西太多太多。这一巨大宝库,才是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最大底气。
扯得有点远,但与今日的主题沾了点边,都是文化内容嘛。→→→在好几百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属于中国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金石篆刻第一批入选名录,其中要性不言而喻。2009年,包罗更为广泛的中国篆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历经3000年的发展,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
表现中国篆刻艺术的邮票,中国邮政曾发行过多枚。不过大多出现于名人大家主题,当然也出现于诸如寿山石雕、鸡血印石等材料主题。真正发行以中国篆刻为主题的邮票,是在2022年,即《中国篆刻(第一组)》特种邮票。
邮票名称虽为中国篆刻,但实际上第一组表现的是金石篆刻中的“金”。在设计上,邮票主图按照文物的展示方式,科学地将印章、印拓、印面依次排开,布局合理且画面和谐,令人眼前一亮。
2024年是第二组,表现的是金石篆刻中的“石”。其中底色和邮票铭记延续了第一组,确保了设计上的连贯性。不过与第一组不同的是,第二组印拓位于上方、印章和印面处于下方交错排布,排列整整齐齐,适合强迫症患者。显而易见,做出如此改动是因为票幅过短,而印章又太高,原有设计布局容纳不下。当然,再续传承经典,不输首套。​
在印制工艺上,这套邮票用到了常见的压凸工艺。不仅凸显了印章的立体感,还重点呈现了印面的凹凸效果,实属完美应用。​
小版同样是宣纸,同样也是90万,想必市场表现也差不太多。如果来点不一样的元素,比如一套有齿一套无齿,或许能够爆出一点热度,赚点流量!​
大版也没什么变化,不过与第一组的770万套相比足足少了72万,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