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本报记者专访《中国古代文学家(五)》设计者马振声先生

由我国著名国画家马振声先生设计的《中国古代文学家(五)》邮票今日发行,1套5枚邮票表现了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5位宋代文学家。日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马振声先生。
写意就是写心传神
作为专门研习水墨人物国画的画家,耄耋之年的马振声先生画龄已有69年,这套邮票中的5位宋代文学家,除了欧阳修,其他4位他都曾画过。
令马老高兴的是,这套邮票里有他特别喜欢的苏轼、辛弃疾、陆游等豪放派诗词作家。马老认为,画人物不能似是而非,而是要写心传神,先研究人物个性形成的历史背景,挖掘人物的精神世界,这样创造的人物形象才能神形兼备。例如,画古代文学家,不仅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平、性格,还要熟读他们的诗词文章,更要体会不同作品的意境。即使同一位文学家,在不同的场景构图中也应展现不同的风采。例如,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铁骨豪迈,与他在《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狂傲清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
这套邮票采用了写意画的表现方法。马老告诉记者,写意画的特点是侧重精微的意趣墨法,人景浑然一体。与严谨细腻的工笔画相比,写意画的构图和笔墨技法更加洗练、概括、淋漓,人物的眉毛不一定都根根毕现,眼珠也不一定画清楚,但一定要清晰地呈现人物的体态和精神状态。写意水墨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色彩不像工笔重彩那样丰富,而是以黑白水墨为主,随类赋彩,水墨相融,通过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清晰地表现层次。
图案内容解读
马老向记者介绍了邮票的图案内容,每枚邮票的主图都塑造了一位文学家形象,并根据这位文学家的一首(篇)代表作设计人物的神情动态和环境背景。
第1枚邮票“欧阳修”表现了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意境。《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所作,文章描写了滁州秀美的自然景色和他与民宴饮、政通人和的故事。马老在邮票中塑造了“饮少辄醉”的欧阳修端着酒杯,眼睛看向青山绿水,面含笑意,一副其乐融融的形象,体现了欧阳修虽遭贬谪却仍心系百姓、心怀天下的胸襟。这枚邮票与《醉翁亭记》一样,都突出了一个“乐”字。
第2枚邮票“苏轼”表现了宋代文学家苏轼,并展现了其《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词作意境。该词是苏轼被贬后与友春日出游遇雨抒怀之作,风雨忽至,苏轼却泰然处之。邮票描绘了苏轼手执竹杖坦然信步而行的神态,把他虽处逆境却不颓丧的豁达胸怀和倔强性格充分表现出来。
第3枚邮票“李清照”表现了这组邮票中唯一的女性文学家、宋词婉约派领军人物李清照和其《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意境。这首词中抒发了词人思念丈夫而衷肠难解、欲语还休的思愁。马老认为把女性画美很容易,但把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气质准确地表现出来却不容易,而李清照性格中不仅有女性婉约的一面,还有成熟大气、刚强的一面。这枚邮票图案是马老在其原来画作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票图描绘了在残荷的背景下,李清照低头蹙眉的形象,清秀的面容中透着一丝硬朗。
第4枚邮票“陆游”表现了南宋诗人陆游及其临终绝笔《示儿》的意境:“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毕生从事抗金事业,85岁病危时仍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示儿》则是他对儿子的遗嘱。票图描绘了陆游双手紧紧攥拳的动作和坚定渴望的眼神,细腻地表达了诗人深挚强烈的爱国情感,感人肺腑。
第5枚邮票“辛弃疾”表现了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及其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意境。辛弃疾创作该词时,因长期得不到任用而备感失意,词中描写了他醉后挑灯看剑,追忆早年抗金军队的阵容气概以及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的理想和英雄迟暮的悲愤。票图画了微醉的词人在一盏灯火前凝神看剑的场景,塑造了文武双全、披肝沥胆、壮志难酬的一代抗金名将形象,展现了其豪放风格。
构图体现变化
马老在电话中谈笑风生,娓娓讲述着这套邮票的创作过程和心得。马老告诉记者,这组邮票在整体构思布局上颇费思量,他在正式创作前尝试画了很多小草图,为每位古代文学家量身设计动作姿态。在整套邮票中,5位文学家的神情、动作和性格特点都各有特色,没有丝毫雷同。他们或仰面,或低头,或侧脸,或握杯,或持书,或执杖,或攥拳,或持剑,人物形象有男有女,有中青年,也有老年,体现了构图的灵动和变化错落。
这是马老第一次设计邮票,最初他严格地按照邮票的6倍稿大小进行创作,为了适应小画幅,还特意准备了一支非常细小的毛笔。由于视力欠佳,又习惯了大画幅,画起小画来非常吃力,写意画的气韵和自己的风格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最后只好又改回1米×1米的较大画幅。笔墨挥洒起来,写意画的气势出来了,而简练的写意画缩小后作为邮票图效果刚好。
经过对细节的多次修改,邮票终于定稿。其间,84岁的马老曾几次到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修改图稿、看版样、商量印制工艺。最终每枚邮票上都用荧光油墨印了所表现文学家的经典诗句,在紫外光下与票图上的人物形象、意境相互呼应,常光下又不破坏邮票画面,马老觉得非常满意。这次创作邮票的经历,也让马老对邮票严谨的设计和印刷流程以及精湛的印刷工艺称赞不已。
邮票情结
自认为不是真正集邮者的马老却一直对邮票关注有加。在他看来,国内外邮票上展现了很多世界名画,邮票印制精美,传播广泛,是很好的艺术载体和收藏品。看到多位老师、好友的画作上了邮票,他就会顺手收藏一些,但毕竟精力有限,能把画画好就很不容易了,所以始终没有把集邮深入下去。“我在中央美术学院上学时,全校总共就100多个学生,虽然分属不同的系,但师生之间都很熟悉亲近。黄永玉先生是我的老师,我最早收藏的邮票就是黄永玉先生创作的《庚申年》猴票,实在太喜欢了!”马老回忆道。第一组《中国古代文学家》邮票的设计者刘凌沧先生也是马老的老师,因此他早在40年前就收藏了这套邮票。
年逾八旬还能进入邮票设计这个新领域给了马老一个惊喜。“我的画作平时可能只流行于美术圈甚至国画圈这个小圈子,而邮票受众面广大,关注的人更多,能参与这套邮票的创作很荣幸,希望把我的国画艺术推广给集邮者和大众!”马老如是说。
压力与突破
马老不仅和蔼可亲,而且记忆力惊人,对票中表现的诗词佳句背诵如流,一点不像80多岁的老人。听马老介绍,他年轻时喜欢田径、体操、武术等运动,常年从事艺术创作,身心愉悦,也许这就是他乐观向上、保持旺盛创作力的原因吧!即使3年前因意外摔倒,导致一只眼睛完全失明,也没有让这位有着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的老人放弃创作,当克服巨大不便,重新拿起画笔的那一刻,他欣喜若狂地如获新生。说到这里,马老朗朗笑道:“感谢老天关爱,给我留了一只好眼睛,还能画画写字!”老人家坦言,自己也有压力,那就是重大历史题材的超大幅画作构图复杂,没画完之前都是压力,但最大的压力还是如何突破自己,这让记者颇感震惊,马老却云淡风轻地说:“齐白石先生97岁还在画呢!”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记者 小鲁
编辑: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