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收集保藏邮票还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已成为新老集邮者的热议话题,尤其是中国邮票市场持续低迷,更加深刻地引发了人们的困惑和忧虑。
我们必须深入分析邮票市场低迷背后的根本原因。
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涉及了中国邮票发行企业的盈利动机,以及它们对广大集邮者的兴趣和热情所带来的制约。
自2009年10月1日起,中国开始将邮票的设计、发行和销售等环节交由企业运营,这一举措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主导邮票发行的属性。
虽然这种改变不仅仅在中国,但发行企业的盈利动机却成为导致邮票市场低迷的罪魁祸首。
企业为谋取暴利,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所谓的“特供品种”和“特供版式”。
这种发行策略背离了广大集邮者的心愿,实际上,让集邮爱好者无法承受高昂的成本,同时也加重了邮票市场参与者的负担。
特供品种的推出,直接导致了社会上有限的资金都聚焦在这些产品上,使原本低迷的邮票市场雪上加霜。
然而,这些发行策略的调整并不是解决邮票市场问题的关键。
尽管邮票发行企业试图减少新邮发行量、销毁积压邮品以及增发短腿邮品等努力,但邮票市场仍持续低迷。
潜在的新集邮者依然观望,不愿入场。
这说明邮票管理体制的现行模式,在其赤裸裸的追求盈利的机制下,限制了集邮者的愿望。
传统上,邮票的发行具有象征意义,代表国家的形象和主权。
然而,现在这些原本应该是国家政权应处理的事务却被企业所主导,削弱了邮票国家标志的属性。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现代邮票多数由电脑设计,而非手工制作,也导致其与传统邮票在艺术价值上存在差异。
如今,集邮者应该将集邮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体验,而不仅仅是一种投资行为,或许才能收获好心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