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打破迷局:如何解决新邮市场的打折困境?

2023年新发行的邮票市场继续打折,让集邮者感到不安。
但为什么在减少发行量后,新邮市场仍然陷入了打折困境呢?
这一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低价货源、发行量控制以及热门题材稀缺性等多个因素。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以期找到解决之道。
新邮市场打折问题的核心在于低价货源的涌入。
这一点毫无疑问,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或个人愿意亏本销售新邮。
那么,这些低价货源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前,邮票集邮者数量已经锐减至约30万人左右。
然而,每年仍然可以预定出约400万套邮票。
这是因为,首先,一些大户仍然活跃在市场上,他们的存在为市场注入了一定的预定需求。
其次,大版册的发售数量也相当可观,每年能消耗掉约120万套邮票。
最后,许多集邮者并不仅仅预定一套邮票,而是购买四方连、小版、大版等不同版本,这意味着平均每个预定者至少购买4套邮票。
然而,真正热衷于集邮的人数远远不及90年代的一成。
与1997年集邮者号称1700万、邮票发行量约为2500万左右相比,如今的集邮者数量已锐减至30万,但发行量却保持在约600万套,超发了10倍之多,这导致了邮票市场不断出现打折情况。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打折问题呢?
其实,解决起来既难又容易。
传统上,邮票的升值不是靠发行量,而是靠消耗。
在80年代以前,邮票的确火爆起来,发行量常常达到上亿。
然而,今天邮票的消耗渠道相对畅通,除了信函,快递包裹也可以贴邮票,大部分地区的邮局都支持这一做法。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并没有改变邮票市场的亏损情况。
现今的消耗情况与40年前有着显著差异。
在40年前,人们几乎每个人都会写信,无论是小学生、大学生、上班族还是退休人员,几乎每个人一年都会寄出两三封信,这将导致大量邮票的消耗。
然而,如今寄信的人数相对较少。
此外,40年前寄包裹的唯一选择是邮政,而今天则有了众多的民营快递公司,邮政包裹贴邮票的消耗量也远低于以前。
最重要的是,40年前集邮活动还未兴起,集邮者相对较少,因此邮票的主要用途是消耗,直到1984年全国普遍实行预定才有所改变。
尽管80年代中后期邮票的消耗量也很大,但主要消耗的是普通邮票。
当时的集邮者数量已经接近千万,JT票大部分都被收藏,再加上邮票发行量比80年代初涨了十倍,导致JT邮票的价格一直相对较低。
解决打折问题的方法其实相对简单。
首先,按照当前的预定量来发行邮票,不再推出过多的产品册。
年底可以适当发行一些年册,但数量应该有所减少。
同时,要取消打折政策,确保所有邮票都以面值销售。
如果邮商的折扣政策被取消,全国的预定量至少可以减少50万套,这将有助于减少邮票的供应量。
只要邮政实施这些措施,新邮票的打折问题将会得到缓解。
另外,热门题材也不应盲目增加发行量。
年轻一代的需求常常是短期的,热门题材也难以保持长期的吸引力。
因此,适度减少热门邮票的发行量,使其成为年度的稀缺邮票,可能是解决升值问题的关键。
总之,解决新邮市场的打折问题并不是一件难事。
邮政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取消邮商折扣、控制发行量、合理处理热门邮票等,以提高新邮市场的稳定性和升值潜力。
只要这些措施得以贯彻执行,新邮市场将迎来更加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