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为何新邮票打折?问题根源曝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邮票市场的打折现象愈演愈烈,令集邮者和投资者不安。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蔓延呢?
答案并不复杂,核心问题在于市场供需失衡。
集邮者数量下降,而发行量仍然高于需求,导致超发和打折问题愈演愈烈。
如今,集邮者数量仅剩下30万人左右,却每年能预定出高达400万套新邮票。
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
首先,一些大户仍在坚持集邮,支撑了市场;其次,大版册邮票能够消耗大约120万套;最后,许多集邮者并非仅购买一套,而是购买多套,平均每个预订者至少有4套。
相比之下,真正投入集邮的人数远低于90年代的水平。
回顾1997年,集邮者号称高达1700万,而邮票发行量仅在2500万左右。
然而,如今集邮者数量已降至30万,发行量却仍然维持在约600万的水平,超发问题凸显,这也不难理解为何邮票不得不打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既不容易,又不是不可能的任务。
传统上,邮票的升值并不仅仅依赖于发行量,更关键的是邮票的消耗。
回想80年代之前,邮票的升值往往是因为消耗,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邮票的发行量高达上亿,如今已成为稀缺品,价格也节节攀升。
近年来,邮票的消耗渠道逐渐扩大,不仅限于信函,快递包裹也可以贴邮票,几乎全国的邮局都提供这项服务。
然而,尽管渠道更多,邮票的升值依然乏力。
相比40年前,如今的邮票消耗已经大幅下降,原因是现代社会的通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人们普遍写信,无论是学生、工作人员还是退休人员,几乎每个人都会寄出几封信,这为邮票消耗提供了巨大支持。
而今,寄信的人数大幅减少,邮包裹的寄送方式也不再局限于邮政,民营快递公司的出现使包裹贴邮票的消耗量大幅下滑。
此外,文革结束之后,集邮活动兴起,集邮者增多,邮票的发行目的逐渐从消耗转向了收藏。
这个现象一直延续到1984年全国开始普遍实行预定制度。
尽管80年代末期邮票的消耗量较大,但主要集中在普票上,而且当时的集邮者已接近千万,许多极品邮票被珍藏,再加上发行量比80年代初期增加了十倍,导致JT后期的邮票价格一直相对较低。
如何解决邮票打折问题?
其实,方法既简单又切实可行。
首先,可以根据当前的预定量来控制邮票的发行量,不再发行大量的产品册。
年底可以考虑适度发行年册,但发行量应保持在较低水平。
总的来说,邮票的发行量应与预定量相匹配,甚至可以适度提高10%左右,但对于热门题材,也不应盲目增加发行量,而是可以选择减少发行量,让其成为一年中的筋票,既能保持市场热度,又能提高年册的价值。
此外,取消邮商的折扣政策,要求邮局所有邮票必须按面值销售,从源头杜绝了打折。
如果邮商不再享受折扣,将会减少预定量,对于降低发行量大有裨益。
只要按照这些方法实行,我们相信邮票打折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市场将重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