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麟、凤、龟、龙被称为瑞兽,又被称为四灵、四神、四兽等。在不同的典籍中,四灵并非仅有此四兽,例如《礼记·礼运》中的四灵为麟、凤、龟、龙;汉佚名《三辅黄图》中的四灵为苍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在其他古代典籍中,还有将龙、鸟、熊、玄武(龟蛇),或苍龙、朱鸟、咸池(鸟衔鱼)、玄武(龟蛇),或青龙、白虎、朱雀、玄鱼,视作四灵的情况。汉代以后,四灵多指麟、凤、龟、龙四瑞兽。
古人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五大类,即羽虫类、毛虫类、甲虫类、鳞虫类和倮虫类。每一类生物都要有自己的统领,因此,便出现了凤凰、麒麟、神龟、蛟龙和圣人,分别统领各类生物,如《大戴礼记》中所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人为倮虫之属,因此圣人便成为人类的统领。凤凰、麒麟、神龟、蛟龙,都是古人创造出来的肩负某种责任和使命的瑞兽统领,因此,无论是在外形还是在品性方面,瑞兽都必然要彰显出其出类拔萃、不同于自然界中普通生物的特征。
如何才能区别于自然界中的普通生物呢?在这方面,古人采取了多种策略。首先是在外形方面,古人杂糅多种禽兽的外形,创造出了瑞兽形象,以突出瑞兽的统领地位。其次是将各种禽兽所具有的漂亮的色彩和动听的声音一并赋予瑞兽,用以标记瑞兽的统领身份。最后就是赋予这些瑞兽以各种美好的品格和德行。通过这种方式,古人创造出了多种瑞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麟、凤、龟、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瑞兽多作为祥瑞的象征。瑞兽的出现预示着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如《周礼》郑玄注所言:“四灵者,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致和则不至。”尽管均为祥瑞之兆,但实际上四瑞兽所代表的祥瑞意义稍有不同。古人认为“麟体信厚,凤知治乱,龙能变化,龟兆吉凶”。
麒麟的出现预示着圣贤的出生和天下统一。《艺文类聚》引孙氏《瑞应图》曰:“一角兽(麒麟)者,六合同归则至。”《春秋感精符》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麒麟还常常与孔子的出生联系在一起。民间有“麟吐玉书”的故事,讲的是孔子出生之前,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预示着圣人的降临。从“麟吐玉书”又引申出了麒麟送子的观念。
凤凰的出现预示着德政清明,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淮南子》中有“凤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摇”的记载。汉代纬书《礼斗威仪》也有载:“君乘土德而王,其政太平,凤凰集于苑林。”此外,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睦的社会关系也是凤凰现身的征兆。《孝经钩命诀》中的“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则凤凰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龟可以占卜吉凶。唐代苏鹗《苏氏演义》引《龟经》曰:“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终始。”唐代徐坚《初学记》引《洪范五行》也有类似的记载:“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也。”古代占卜时,常通过灼烤龟甲,以所见龟甲坼裂之纹来断吉凶。
龙为神灵之精,君王之象,龙的出现是帝王降临之兆。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引《龙鱼河图》曰:“天授元始,建帝号,黄龙负图,从河中出,付黄帝。黄帝令侍臣写以示天下。”又引《瑞应图》曰:“舜东巡狩,黄龙负图,置舜前。”可见,历代帝王出生之前,似乎都有龙现身。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瑞兽的形象经常可见。无论是在建筑、服饰中,还是在日常器物,如铜镜、瓦当、花钱、玉器、陶器、漆器、民间年画、剪纸、刺绣、织锦、玩具中,我们都能看到瑞兽的图案。有时是一种瑞兽单独出现,如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凤戏牡丹、龟寿千年、麒麟送子等。
有时是两种不同的瑞兽同时出现,如龙凤呈祥、麟凤呈祥、麟子凤雏、龟龄鹤算等。瑞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借助于这些瑞兽,我们可以表达出对生活、对未来、对亲朋的各种美好祝愿。
本月我们将迎来中华传统瑞兽金银纪念币,此前已经公布了设计图稿,至于该项目最后呈现效果如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