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集邮与生俱来的集邮研究,表明这一高雅爱好拥有走向纵深的偌大空间。百余年来,“研究”已不单为“邮识”了,逐渐形成的深入、系统、规律性和体系化的研究,全然进入到了“邮学”这个概念。多年来形成的邮学研究方式方法,已成为传承久远的传统,迄今固守,当是对于传统的尊重,且现状也是实行者众。但,随时代的变迁与前行,集邮研究是否应当有所变化和创新?那个时下说的最多的“与时俱进”概念,是否应当成为诸多有识者探索的课题?我在思忖。
不久前,听了赵岳先生关于抗战期间淮南区发行无面值“平”字一二版邮票研究的学术讲座。其所设定的这两版邮票全张的构成以及印刷过程的结论,固然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但我对他的研究方法则更感到有一种启迪蕴于其间。
从传统角度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个学术研究原则,已有近百年的深刻影响。一个邮学课题的确立,总要植根在实物基础之上。籍此,而生发出研究的方向。因还没有进行“求证”,故相对于论证过程以及结论,这个确立就是一个“大胆假设”。
赵岳先生基于沈曾华先生旧藏淮南区“平”字无面值邮票一版全张18枚这一实物,确立了对其版式构成和印刷工艺的研究方向。接着,“小心求证”则是一个复杂的宏观与微观研究。赵岳先生参照已留存的诸如沈曾华、林崧、古庄昭夫等中外集邮家的旧藏,从全张到双联单枚,从旧票到新票,经过多个过程的比对、复组和模拟,终得出54枚“机”“平”“快”一版全张构成和18枚“平”字二版构成的结论,以及以三块木版依照由浅入深的绿、红、蓝等色进行多次印刷的过程。这个讲座以电子视频方式,明确简洁通俗直观。诚如其言,听过就会记住这组邮票的来龙去脉。
这个讲座的亮点,当是让我们知悉的研究结论。但,赵岳先生研究的方法则更给我以一个重要启发,那就是在不拘泥于拥有实物前提下,采用并不失真的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必要的有效的研究。过去,进行邮学研究,特别是票品研究,大多有一前提,亦即研究者需要自己拥有足够的实物。事实上,这种面对实物的研究已在近百年来邮学研究中筑起了汗牛充栋的学术成果。但是,在实物没有拥有足够量级的前提下,可不可以进行学术研究?这个讲座运用当下数据时代留存下来的高清晰图片,除了纸质等非有实物不可的研究题旨之外,这种运用电脑二维三维图形的研究,可在所谓“虚拟”状态下,更清晰更真切更入微更数据化地进行一些研究点的求证。这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邮学研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的研究方式方法。
“拥有”当然是研究的前提。但这个“拥有”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不走样的电子数据。讲座上的“平”票数据,应根据实物部分原件作了审慎选择和校正,以图型载体进行了深入且有创意的研究。因此,从研究对象的真实性来看,数据化图像往往比原物更可显现微观细节。此外,涉及高端邮品的研究课题,往往研究者是不可能自己拥有全部藏品的。如“大龙”和“红印花”的研究者,未必都是拥有者的运笔成文。一些研究者也是部分采用反映“真相”的图片进行着研究。当下,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比当初更真实地反映出研究对象之“真相”,即使未必拥有,进行研究又有何不可?
研究必须借助于工具。如放大镜、荧光灯、量齿尺等传统手工工具,已使过去的研究成果斐然。如今,我们拥有电子数据这个强大工具,当然也必应逐渐运用到集邮研究中来。此次,看到的三维印版的模拟图型,就是运用电子科技进行研究的一个直观的有说服力的成果。
时代在前进。集邮研究也要与时俱进。这个前进,包括新的思维新的观念,也包括启动新兴的科技手段。这个植入,与传统研究并不相悖,反倒引领传统研究走向一个新境界。一句话,集邮研究也要有时代气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