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美术馆》虽终止今年新邮破发常态,但邮商也顶不住了,市场信心崩了→

《中国美术馆》邮票发行后,早开盘1.2元左右,晚盘1.45元左右,终于终止了今年新邮发行连续破发的趋势,但市场信心依然不足。
邮商心态崩了
近期看到大宗市场上大户邮商们对于市场的看法,一边倒的在吐槽邮票目前的市场状态,市场交易量大幅减量的情况,连享有预定折扣的邮商们也撑不住市场了,导致市场几乎没有了投资的信心,新邮交易量也大幅萎缩。
从成交排行榜来看,热门品种成交量也大幅减少,排行在前面成交量第二名竟然是1.2元的打折票。或许反应出来的问题:邮票在做为邮资使用方面还是有投资需求,但收藏或投资信心持续萎靡。
而今年最坚挺品种之一的《五牛图》双联小型张,大宗行情也下来了,目前卖盘价在21元左右,收盘价在20.6元左右。
由此可见,在市场上投资信心减弱后,热门品种都顶不住了,更不要说发行更多的的新邮品种上市,对于市场不但没有带来信心,市场资金出逃后,没有市场资金支撑,怎么可能有好的行情。
未来影响
市场的局势可以说越来越严峻,要知道,上半年发行的8套纪特邮票中,大部分都是单枚套票,这样都无法改变市场的低迷。
而4枚及以上的票下半年发行比较集中,预计又要大规模的破发了。因此2023年新邮还没有到最低谷,还好5月底原计划发行的《科技创新四》延期发行了...
其实小编之前很多文章分析了,目前情况缩减新邮发行量已经无法改变市场信心,只有"两精"慢慢缓解市场焦虑,一是:精减品种,发行量再减并不会给行情再来更多信心,二是:精口设计,在精减品种后,邮票发行频率会减少,就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邮票设计及工艺上了。
要知道现在各种商业IP的制作的卡牌印刷非常精美,售价也远比邮票贵,但不如邮票的属性没有国家的背书,也没有投资的价值,却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就是因为IP+精美,这种收藏是爱好消费行为,不是投资行为。这或许也是年轻人收藏观与老一辈的收藏观的越发不同吧。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或许集邮行业才能重新洗牌,只有市场越差,才会迫使改变甚至改革,就如当年我们一直呼吁新邮能提前公布发行量,最终能实现这也是给市场提升信心的方式。
不知不觉2023即将走过一半,受大环境确实让邮币版块影响更为不利,但观察市场成交排行榜可以看到,打折邮票和热门品种是主力。没有热度没有圈外需求的题材都成为鸡肋。品种越多对市场的资金需求也就越多。
在2024年新邮预定工作前,如果没有更加利好的政策扶持,预计邮商大户们都顶不住了,只有大户们大量弃订,那么或许新邮才会继续缩量。当然看上去是好事,但时间告诉我们:单纯减量改变不了市场信心,只有破圈才可以增加信心,邮票精减品种,精品设计这个内功修练路线,当然最重要的新邮预定政策的改变,这些同时发力或许才有改变。
在市场低迷期,圈内都在卷,负面评论越来越多,这也无法阻止的事情
邮票本身就是IP
其实邮票本来就是中国邮政的IP,按理来讲邮票的IP+各种合作的IP,应该是1+1>2的情况,但却成为1+1<2的情况,邮票破发对于品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小编印象最深的属于商业合作的品牌就是《上海迪士尼》邮票,最终这套邮票因为超量发行及《上海迪士尼》也没有与签包销协议,导致这套邮票严重超发,销售渠道仍全部集中在集藏圈里,试想一下,如果把这套邮票做为迪士尼的旅游纪念品,或许这套邮票也不至于骨折成这样...
如何让邮票的IP能给品牌IP增加光环效果,而不是因为打折而影响品牌形象,或许这是未来商业合作的的方向吧。
还是希望好好捋一下,对邮票这个IP如何重心让市场恢复信心吧,毕竟被称为"国家的名片",在2019年《秦始皇陵兵马俑》邮票曾经被选入《中国》国礼邮折,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当时的英国女王。
因此新邮市场再次崩盘,目前是在没有文交所的泡沫下,是在发行量持续减量下再度出现,再无法完全责怪"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是想想自身应该如何改变,来提升市场信心吧。
忠言逆耳,当然需要的更好的建议和想法,对于有些无意义谩骂输出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类已经看到太多到麻木的状态了,而且只是为了输出不满的情绪的无用功。希望多点有意义的吐槽...
当然解铃还须系铃人,邮票从预定到发行,只能期待明年是否有大的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