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从黄山、峨眉山纪念币的价格下挫谈当下的纪念币市场(上)

最近邮币市场交易的热点当属4月7日开始兑换的黄山、峨眉山纪念币。应该说在预约兑换的时候,热度还是非常高的。我因为当时正好有事被干扰了一下,晚了1分钟,我所在的整个区的所有银行的额度都被约完了。3分钟以后,全市的额度都被约完了。
但是在4月7日开始兑换以后,其价格便直线下挫,从开盘时的15左右一对,迅速击穿了14元整数位,到了4月8日则跌破了13元的防线,即使是12.5元的防守位也是毫无抵抗力,很快被击穿了,最终在12元整数位企稳,建立了防线。最近两天则在11元-12元之间反复争夺。
另外昨天还看到一条新闻说是“大学生创业黄山纪念币和峨眉山纪念币失败亏损严重”的新闻。也实在鄙视这所谓的大学生,竟然把“炒纪念币”当成所谓的创业。
那么如今的纪念币市场情况究竟如何呢?(本文所说的纪念币是指普通流通纪念币,不包括贵金属纪念币和精制币)
一、发行量过大、面值过高造成了价格的下跌
之所以造成如今纪念币价格的下跌和低迷,其实一个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发行量。
1984年建国35周年纪念币,一套3枚 发行量204.1万
在1988年之前,纪念币的发行量都是几百万枚,并且面值是1元,只有1986年的和平年的发行比较大,是2704.8 万枚。号称普通流通纪念币龙头的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0周年纪念币(俗称建行币)的发行量为206.8 万枚,目前原光全品的价格一般在3000元左右。
到了1989年,1元面值的纪念币的发行量都突破了1000万,根据不同的题材维持在1000万-3000万,最具代表性的七大伟人纪念币的发行量为1000万-2000万,目前的市场价格多是面值的10多倍到40多倍。
而从1993年开始发行的野生动物系列、台湾名胜系列和世界遗产系列,以及2001年的西藏和辛亥都采用了5元的面值,发行量维持在600万-1000万一线。目前的市场多为面值的2-3倍之间,其中1993年的熊猫的价格是面值的20多倍。周口店和苏州园林一对的价格是面值的10多倍。
到1997年香港回归,开始开始发行面值为10元的纪念币,从工艺上来说采用了两种金属制作,俗称双色币。它们的发行量为1000万-2000万。由于面值提高了,所以市场价格对于面值的溢价也就显得小了。不过面值2倍以上的溢价也都还是有的。
大幅度增加发行量是从2012年开始的,2012年的龙币的发行量为8000万,而2011年兔币的发行量只有3000万。这也使现在市场上龙币的价格为兔币的一半左右。到了2014年的马币就达到了1亿。
2015年生肖纪念币发行进入了二轮,并进入了面值10元的时代,2015年的二轮羊币虽然发行量进入至8000万,但是由于面值是10元,所以总的盘子反而更大了。但同年的发行的抗战币,虽然面值是1元,但是发行量却达到了5亿。同为10元面值的航天币的发行量则为1亿。
到了2016年的时候,猴币的发行量达到5亿枚,面值同样为10元,所以现在猴币的价格也就面值而已。此后发行的纪念币都在亿级以上,所以价格也都是比面值略高而已。
到了2019年开始发行名山纪念币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新的特点——面值降到了5元(后来的冬奥纪念币也是5元面值),同时采用了方形造型,但是发行量虽然有所缩量,仍超过1亿枚,为1.2亿。不过由于几项举措且为异形币龙头,目前泰山币的价格还能够维持在面值的2倍以上。
此次黄山、峨眉山纪念币的发行量仍然为1.2亿,但是却出现了价格的下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超过1亿枚的发行量仍然是属于过大的。
(作者:一空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