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到人民广场三角小花园内,那个时候有一批铁杆集邮爱好者,大家每天都是一一手拿邮票册出现在那儿,大家仍然是以互相交换为主,很少有人现金买卖,那个时候的各类邮票都非常的便宜,收集外邮者也很多,但是相对来说外邮是最贵的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用同样的精力同样的爱好,同样的兴趣与资金玩外邮者真是亏大了。
记得在人民广场三角花园内有人有整版宣统登极2分新版票100杦仅需50元,港版烈士19全新整版200枚全套每枚仅5分钱。那个时候不像今天大家都在为了一个“利”字奔波,更沒有什么所谓的产品票,想买蟠龙票的只挑邮戳越小越好,什么全戳戳大的邮戳没有人去寻觅,贴大清蟠龙邮票的实寄封十余元一件随时都可以找一批。文化广场三角花园所聚的集邮者越来越多,存在了大约二年,已经将四周的绿化全部踩踏殆尽,特别是下午四点后,人头攒动、已经影响到了交通,很快再次被取缔。文革后大上海竟有那么多人迷恋集邮,方寸世界有那么多人使之神魂颠倒,人无癖,无深情,无乐趣,当然我也在其中不能自拔,今生今世的喜怒哀乐尽融其中了。现在已经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还有多少集邮者能记得人民广场三角小花园的交换盛景吗?而后又转移到了思南路上。
上回说到狂热的集邮者由人民广场三角小花园被赶后,大家自行组织去了思南路,思南路的集邮者很快就像前面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就聚集了每天几百号人,手拿集邮本都站在马路上交换邮票,那时候的集邮者素质较好,不像现在,可能“黄牛”“二贩子”都会云集。思南路的邮票点时间并不长,大约有一年多一些,可能是街道部门看到了这个情况,赶是赶不走集邮迷的,就在太原路绿化地开片了一块地方,有人管理,买门票进入才能交换邮票。
那个时候太原路交换点内的邮票按现在来说都是白菜价。太原路市场离我家非常的远,我只能每次踏自行车去。我就是在太原路与陈为力和潘国平等集邮“大家”的。 大上海集邮爱好者这么多,太原路邮票市场既并不正规也不规范,应该彻底改变一下了。 “云州商厦”原来只是一幢卖鞋帽等小商品市场,这个时候有人看到了商机,就开启了二个楼层改为邮币卡交易市场,所以就迁入这个商场了,从此上海集邮爱好者有了一个固定的室内交易市场,这个云州巿场又逐步形成目前的“云州古玩市场”我也在内中租了一个包房。(作者:郭有达,连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