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有点乱。时间再次拉回到七十年代初,那时候已经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尾声,在那时候几乎没有人在集邮,集邮只是资产阶级封资修的产物。一天我无意走到上海苏州河四川北路邮电总局门口,突然中发觉马路边人行道旁有七八个人手中拿着集邮册,互相翻弄互看邮票,原来是集邮爱好者聚集在这儿交换,真是铁杆集邮者。图片
此时此景顿时重新唤起了我的极大的集邮兴趣,我自然而然的在欣赏他们那种乐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大家都是一种自觉的纯交换邮票,不会有人提出买卖中有金钱交易的资产阶级行为,他们手中的邮票好像分二大类,互换老纪特与外国邮票,一枚换二枚或者二枚换一枚等等,我后来也去了很多次。 上海文革后恢复集邮的起点竟然这儿找到了。那个时候我进单位不久已经满师了,工资当然是36元,集邮不需要资金,邮票来源只需去亲友家中寻觅信封,再剪下泡下所贴的邮票。 上海四川北路邮电总局是一座十分宏伟的西洋建筑,大上海几十万集邮者中,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文革后恢复集邮的交换点是在这儿起步的。
在1979年9月上海邮票公司正式在南京东路开业了, 文化大革命后集邮者的春天终于来了,1979年9月上海南京东路邮票公司正式开业了,那个时候集邮爱好者较少,开业时没有锣鼓喧天,也没有多少人关注,平平静静的像往常一样,店铺里出售的是编号邮票,与近期的J T票,我记得有建国初期老币再版成套新票,纪4东4等每套仅二三毛钱,白毛女4全,轮船4全……等等是按面值出售。我还记得火花爱好者江仲英老先生,老邮商王富鹤等手里有余钱都买了不少茶花,脸𦡮,齐白石等很多版票每种很多版,邮票公司对这样的大买家都是内堂交易,他们的眼光好,后来卖出都赚了大钱。
路过的集邮爱好者只是买上一套二套,未见有人买四方联,更不会有人买整版囤积。 大上海解放前是十里洋场,有钱人很多,文革抄家时的邮票已经发还,不少人已经不看好邮票需要抛售,那个时候邮票公司门口每天都有利可图,有眼光的而且可捡到大漏,我曾碰到有人拿着全品相梅兰芳小型张叫50元都沒人接受,还遇到过一位老人,要告老还乡,有一大本含有极为珍贵解放区邮票,叫价200元被一人买走,这个买家我也相识,原来我对区票并不是很熟,后来才逐步了解了,如果放到今天可能价值数千万元。包某的大公子小包就在这儿我与他相识,记得他身背一个背包,在出售蟠龙邮票,足有几千杦之多,是用细线绑一圈,每束100杦毎束5元人民币出售,每杦仅5分钱,而且内中有很多好邮戳从未被人挑剔过…………。
记得过了几个月后大家才逐步知道邮票公司已经开张,这儿的人逐步才多了起来,是这儿才真真是集邮爱好者聚集的地方,四川北路邮票交换角自然的消失了,在这儿可以看到很多集邮者在互换邮票,以至发展到毎天都有百余人,人行道上都挤满了人已经影响到了行人正常通行,后来就被赶到了隔壁的一个弄堂里。邮票旁弄堂里的交流逐步形成了一个盛大景观,每天从早到晚几百号人之多,吵吵朗朗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与行人走路,很快就被取缔,但是狂热的集邮者是谁也阻止不了,很快的就转移到了人民广场的小花园内。 (作者:郭有达,连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