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见证疆土变迁的邮戳(下)

  笔者收集的另外几枚邮戳,从邮政业务角度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疆土划归波兰的历史。图5(北德联盟1866年发行)、图6(德国1845年发行),戳为1878年2月12日、图7(德国1881年发行),戳为1894年9月2日下午(N)8-9时、图8(德国1919年发行),戳为1920年6月15日。四枚邮戳中的地名均为斯特丁(STETTIN)。它表明,至少在这段时间内斯特丁为德国疆土。据笔者考证,斯特丁是波罗的海斯特丁湾的港口城市,位于奥得河畔。公元8世纪是一个小渔村,后逐渐发展为海洋渔业基地和海港。历史上曾被瑞典占领,1675年和1721年两次为普鲁士所夺,并发展成为北德地区的重要城市和中、东欧内陆国家货物进出波罗的海的转运港。 (<图1>) 

  图9是德国1899年的邮票,图10邮戳时间是1901年2月。两枚戳中的地名均是布雷斯劳(BRESLAU),也位于奥得河畔,为水陆交通枢纽。10世纪始建城,1748年为普鲁士领土,到19世纪初成为德国重要工业城市和纺织工业中心,近代史上著名的1844年西西里亚织工起义即发生在这里。 (<图2>) 

  斯特丁和布雷斯劳已成为历史地名,今天,鲜为人知。1939年德国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战败。同年,美、英、苏三国首脑,先后在苏联的雅尔塔和德国的波茨坦举行会议,并于8月2日在波茨坦签署了对战后德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波茨坦协定》。这个协定,使德意志分裂为东、西德两部分。47年后,即1992年才重新统一。图11是波茨坦(POTSDAM )1910年时的邮政日戳。 

  《波茨坦协定》规定,奥得河及其支流尼斯河以东的疆土割让给波兰,做为对波兰划归给苏联一部分领土的补偿。被割让疆土上的所有德国人,包括德侨,一个不留,限期离境。斯特丁和布雷斯劳正在被割让的疆土之中。划归波兰后,斯特丁更名什切青(波文为Szczrcin)为什切青省首府,波罗的海沿岸最大的贸易港口,人口38.9万(1983)。布雷斯劳更名为弗罗茨瓦夫(波文为Wrocraw )今为西西里亚地区首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科学文化中心,人口63.2万(1983)。随之而来的是斯特丁湾以奥得河入海口为界,西侧仍称斯特丁湾,东侧则改称什切青湾。 

  古今中外,疆土变迁,无论对当事国,还是在国际政治事务中,都是非同寻常的大事。我们收集邮戳,本来是一种休闲雅致,文化情趣。而有些邮戳却折射出历史事件,使我们进入了时光隧道,停留在历史的某一页上,置身于刀光剑影的战场,端坐在唇枪舌战的谈判桌旁,无疑使这种文化进入了一个新层次。同时也使我们对邮戳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面对这几枚饱经沧桑的邮戳,我们不胜感慨,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合作。


作者:《集邮博览》郭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