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嫦娥奔月”,笔者利用相关邮票和邮戳制作了一页邮集,向大家讲述“嫦娥奔月”的来历。首先,用一句简洁而又生动的序言做为开场白:一个发生在南阳的民间故事,演绎出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南召县位于伏牛山南麓,这里有一个传说:嫦娥家的一头大黑牛为了逃避王母娘娘的神兵追赶,一头钻进地洞里,始终没有撑破地皮钻出来,由此拱出了八百里伏牛山,它的角露在这里,后人建铁牛庙祭祀……据笔者考证,这个铁牛角确实是天外来物——一块巨大的郧石。无独有偶,与之相邻的桐柏山也广为流传着嫦娥下凡、羿射九日等相关传说。如此,便采用了南召县、桐柏县启用的“中秋节”联体邮戳剪片,其图案分别是南阳汉画像石“嫦娥”、“羿射九日”,戳图、戳文与邮票相辅相成,贴近传说又极具地方特色。
汉代南阳人张衡在其天文著作《灵宪》中说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同时又在南阳汉画像石中频频出现“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月宫蟾蜍”等画面,民间还传承着相关的祭祀活动。由此可见,羿和嫦娥的故事感动了乡亲们,口口相传,传向了天南海北,传的时间久了,就演绎成了这个古老的神话。在这里,选用了“张衡”邮票及戳图戳文三位一体的剪片、“嫦娥奔月”邮票、《明嘉靖南阳府志·祀典》所记载的戳文剪片,使这个传说更具可信色彩。
嫦娥奔月神话最早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祈求团圆、寄托思念、幻想未来。如此,古往今来,这个美丽而又充满幻想的神话故事吸引着人类去祭拜、去探索、去造访。这枚“中秋节”联体戳片表现的是南阳汉画像石“玉兔捣药”及民间祭月内容,“中秋节”邮票印证了传承至今的赏月画面,一枚“长征运载火箭”邮票说明人类开始实施探月工程的行动。
时光如梭,终于有一天,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千百年的梦想。双联苏联邮票及分色样票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情景,一枚“中国探月首飞成功 ”邮票实现了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夙愿,这就是伟大而又神秘的“嫦娥探月工程”,它源自于古老的“嫦娥奔月”神话。
用区区几枚邮票和邮戳来讲述千百年来的“梦想成真”,实在是难以表现。联体戳与邮票的结合虽然十分贴切,但是太多。总之,由一个神话传说引出了伟大的探月工程,其意义不凡,值得让人回味。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