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求全而很繁杂 拼凑而不自然 谈古代书院邮票设计

《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在诗书画大师挥毫笔下而跃然出世。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是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伴着朗朗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的向往之地。纵观该套邮票,改变了《古代书院(一)》单纯是书院门景的设计风格,为其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对书院的内涵做了画面形式上的解读,应当是一大进步。但欣赏完这套邮票让我们对大师的倾力之作也不为其谏言一番。为了追求邮票的历史感,设计在着色上的古朴丹彩,将本有国画意境表现的书院古建筑景物显得更为沧桑,从而失去了书院历经千年却无彰显新魅力,古迹象征太强烈。而实际上现这些古书院还在当今乃至以后仍在发挥文化传承巨大作用,可谓“岁月沉书迹,儒风亦悠悠”,不是么?安定书院如今已为泰州中学教学更佳的环境平台。这也是我们设计者们如何去把就好古与今的表现的难处吧。

    当然,该套邮票设计理念上有一成功之处就是强调有人物有故事,为此便将唐、宋当期的文人大家韩愈、胡瑗、陆九渊、朱熹、苏东坡等用范曾大师神态各异的白描跃然于邮票之中,以现四大书院文人气息与遇事传说,但在邮票的画面处理上却无法让人去识别文人与书院的关联,如不查资料也不知其人物何许,这样看似有古人有古院,其相融的关系就未免理解,只当各自独立寓意表现而已。其实,该票在显现书院风貌上还是遵循过往邮票设计以古建筑为主体的表现方式,但由于是国画形式的设计,要有意还要有形,同时由于邮票画面让留予人物等其他表现的空间而显狭窄,在场景取舍上的处理结果是为我们展现了古院侵蚀着诸多岁月的痕迹,且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和灵秀,让人感到古院的凋零而无生气。

   邮票右上角,中国红衬底,金色的书院名题词,虽然为突出书院的名称,以显视觉冲击力,这种选择在以往《江南水乡》邮票设计中曾被采用过,似曾相识,但在古院这套票上这样处理是想突出强烈的喜庆气氛应该不当,如想突出书院还不如选用各书院名匾额的题跋,也许这样比选用范曾大师的题字要恰当的多,尽管范大师的笔墨很经典。并且印墨鎏金令人看不清不说,在整幅邮票的右上角犹如贴上一红彤彤标语,点睛作用不仅没有反而破坏了画面的平衡。再有,就是书院的介绍、书院的票名和“中国邮政”的格局处理,看似以古装线书的装帧方式,但全观这些内容元素的设计布局是各自一体又规矩组合,为了各自的空间又各自挤压互不关联,拼凑而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