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恩 集 邮
□程文高
2009年10月1日,举国上下迎来了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目睹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亲身感受了集邮活跃了我的生活。在祝福祖国母亲60华诞之时,我真诚地感恩集邮:
集邮增加各种知识。从1957年爱上五彩缤纷的方寸邮花开始,我那追根究底的犟脾气,也带进了集邮爱好。为了挖掘蕴藏在邮票中的文化内涵,我特喜欢上新华书店寻觅与我所收藏邮品相关的书籍。为了组编一部《名花良药》邮集,我就到处购买花卉、中草药的图书,家人、朋友、同事都误以为我要半路行医了。因为,身在山区,初编邮集,身边也无人指教,题目太大,收集邮品难,高质量的邮品少,仅在本市和毗邻省市联展中得过奖。后来,一夜之间,所有邮票、邮品、邮集,被梁上君子端得一空,无力从头再来。可是,集邮给我增加了许多医疗保健、科学养生的知识,使我养成了一套良好的生活习惯,享用不尽。69年来,没有生过病,身体健壮。
集邮广交天下朋友。集邮是交友的桥梁。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社会里,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生活犹如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涩难咽,生命将变得没有乐趣,不复真正的风采。作为集邮者,更需要真诚的朋友。收集邮票、邮品,需要邮友调济余缺;进行集邮研究,需要与同好探讨;撰写集邮研究文章,需要与邮友切磋;编组邮集,需要向师友请教。因为集邮,使我结交了遍布大江南北、海外的集邮师友,郭润康、王新中、赖景耀、马 驎、邵 林、葛建亚、周治华、林 轩、张林侠、黎泽重、郑启五、王景文、程 兵、李少华,还有施水浪、张文华、屠国桢、周国良、虞东江、杨亚科、徐 洪、马成群、阴法正、杜全山、喻金刚、郭 迅、贺学明、童正祥、曹风增、吕维邦、汪时东、吴宝国、曹 朝、陈茀来、钟爱国、陈森元、黄 敦、吴鸿钧、区湛生、余耀强、陆浚滇、韩满琦、刘国良等,他们既是我的真诚朋友,又是指导我集邮研究的老师。交往近20年,鱼雁往来,如今快捷的电子邮件传递,受益匪浅。
集邮帮助消除痛苦。人生就象一条路,总是弯弯曲曲、坎坎坷坷。尽管你性格脾气最好,遇上悲欢离合、磕磕碰碰,难免会给你带来伤心与痛苦。而集邮是稳定情绪,调节心态的一剂良药。当你遇上心情不愉快、或者烦恼的时候,打开你的收藏,静静地欣赏邮票、邮品,摆开你的邮集,审视你的构思与编排,如何进行更好的调整与修改。愉悦的精神享受,专注集中的精力,你就会忘记一切烦恼与痛苦。特别在业余抢时间进行集邮研究,撰写集邮文章的时候,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就会让你忘却周围的一切,痛苦与烦恼就被驱赶得烟消云散!几十年的亲身经历,集邮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快乐和身心的健康。
集邮使人好学聪慧。大凡一位求知的集邮者,随着收藏的丰富,邮识的增加,就会向集邮研究、撰写邮文、组编邮集、编辑邮报邮刊的方向发展。1990年以前,我只知道收集邮票,1990年以后,就觉得仅收集邮票、邮品不过瘾,向邮友请教如何撰写集邮文章,如何组编邮集。当自己的文章被刊发在集邮报刊上时,心情很激动,更剌激撰写集邮文章的积极性。从1990年至1995年,在《集邮报》等几十家集邮报刊上,发表集邮研究、学术论文数百篇。当发现一个问题,拟好一个题目,当天就赶写脱稿寄往报社、杂志社,有时一天见报见刊二、三篇。1991年,参加本市《龙泉集邮》的编辑。因为从未编辑过报刊,硬是根据面积数字数,编过几期就学会划版了。1995年应聘赴江西永修主编大16开《当代集邮》杂志,至1998年,共出版19期,在集邮界产生一定影响。我深深感受到集邮使人学好与聪慧。
集邮锻炼坚强意志。集邮者都深有体会,你要寻觅一枚你急需的邮票、邮品,找邮友、上邮市、进拍卖,得花多少时间,要有多大的毅力和意志?为了实现筹组邮会、创办邮刊、举办集邮文章展览,1994年11月至1995年1月,我只身一人,自费进行集邮研究万里行,途经浙、赣、湘、贵、川、甘、陕、晋、鲁、豫、苏、鄂、沪等13个省(市)、18个城市(到兰州后,有金华邮友廖井陪同)。当时,我已有55岁,每到一地,头尾仅有三天,邮友盛情安排游览名胜,只得一一婉言谢绝。15年后的今天,我向各地邮友表示致歉。在全国各地邮友的支持帮助下,与赖景耀、林轩、朱祖威一道,成功组办了’94兰州·全国首届集邮文章展览和’96北京·全国第二首集邮文章展览;1995年成功成立当代集邮研讨会、主编《当代集邮》大型杂志。集邮,锻炼了我坚强的意志。
集邮获取珍贵邮谊。马克思曾经说过:“大量的友谊使生命坚强,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也有人说,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买到,唯独珍贵的友谊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人生于世,都会经历顺境和逆境。人逢顺境,身边的朋友会很多;如果人遭逆境,仍然在你身边的,才是真挚的朋友、纯真友谊。1999年至2003年,我在广州应聘上班,是我一生的低谷,是最困难时期。那时,我曾遭受造谣、诬蔑、陷害。但是,众多的集邮朋友纷纷给我打电话、写信,真诚支持、热情鼓励。使我在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刊号的重重困难面前,一边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借款自费出刊《当代集邮》总18、19期休刊特大号,保证1998年《当代集邮》的完整性。珍贵的邮友情谊,是我一生最珍贵的财富,我没齿不忘,永记心间!
集邮激励与时俱进。集邮不仅使人愉悦、快乐,而且让人心理年轻、与时俱进。为了集邮,为了撰写集邮文章,2004年,64岁的我,自费进广州老年干部大学学习电脑。学习一个月,我就能在电脑上打字写文章了。我的集邮文章,很快就在《集邮报》、《中国集邮报》、《集邮博览》上发表。2006年7月,在信息产业通信部落网建立“程文高的集邮博客”。是年11月,在网络集邮者的建议和全国集邮联副会长王新中、郭润康、赖景耀、邵 林、郑启五等名家的支持下,2007年成立网络集邮研究会,在网络上召开会员大会,我被推选为会长,主编电子会刊《博客论邮》,目前已出刊34期。会员遍布全国30个省(市、区),还有美国、加拿大的网络集邮者。2007年11月,在新浪网建立网络集邮研究会论坛,成员已达220多人,贴出集邮文章上万篇。2008年11月,还建立了网络集邮研究会门户网站。成功举办了庆建国60年“‘耀强奖’一页邮集制作比赛”。我们还利用网络的优势,举办为四川受灾同胞捐款、“十佳会员”评选、集邮学术研究征文等活动。
我再一次感恩集邮,她使我在夕阳之年定居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深圳,享受改革开放的社会成果,安度幸福的晚年。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