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衢州晚报:集邮迷谢彪

2009-09-12 14:27  来源: 衢州晚报

  当我恭敬地接过谢彪老人递来的名片时,一时间竟有些恍惚。乍一看,这分明是一张等待寄出的小号邮政明信片:左上角的收件人邮编,左下角的发行时间,还有右上角印着的珍稀猴票——1980年发行的第一张猴票。再细看才发现,这明信片的空白处,有谢彪老人的详细资料:浙江省集邮协会理事、衢州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

  66岁的谢彪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传统集邮,至今已有55个年头。一盒盒的集邮勋章证书,好几个柜子的集邮册子,老人坚持了半个多世纪的积累装满了屋子。而在这日日月月的积累之下,集邮早已经渗透进他的思想、他的生活,哪怕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比如这张小小的名片。

  9月9日,记者来到巨化滨一村谢彪老人的家中,看他翻开一本本充满了故事的集邮册子,感受那方寸之间的无限情趣。

  用邮票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面对着满桌子的邮品资料,谢彪右手持镊子,左手拿放大镜,一张张地仔细看过。然后又戴上老花镜,认真核对邮品下的说明文字。连着好长一段日子,老人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工作。

  “这是在做最后的检查。”老人说,浙江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集邮展将于9月19日在杭州黄龙体育馆举行,他的作品《中山装》已经通过了会审,再过几天就要往省里送了。“我要用我收集的邮票,向祖国60岁生日献礼。”老人自豪地说。

  这组名为《中山装》的邮集,共有16张贴片,每张贴片都用塑料薄膜包裹,制作得精美而细致。从上世纪之初,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而出现改装萌芽,到辛亥革命爆发后,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山装的创制,再到新中国的领袖们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山装的钟爱,进而到全中国人民着中山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欢迎,直至中山装走出国门,流行到国外……一张张邮票见证了中山装的历史,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奋斗的历史,也见证了一段新中国的成长史。

  谢彪说,每一张邮票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拼接起来,就是一段新中国的成长史。而他通过集邮,一遍遍温习着祖国的历史,也看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其实,除了这幅参赛作品,近年来,谢彪还制作了好几个专题的邮集作品。有庆祝新中国60周年的专题《太阳》、《开国元勋》、《祖国河山》,还有为衢州而作的《衢州风情》、《衢州发展》等。他通过邮品向大家讲述祖国的故事,反映衢州的变化。

  拿着剪刀等在邮局的小“邮迷”

  50多年前,绍兴乡间的一个邮政代办所里。每到周末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小男孩,手拿剪刀等在那儿。每每有乡邻来取信,小男孩就跟在身后,怯生生地向他们讨要邮票。只等大人们一点头,他就拿着剪刀,欢快地剪下信封一角,宝贝一般装进口袋。

  这个剪邮票的小男孩,就是小学四年级时的谢彪。当年,他在班主任老师的影响下喜欢上集邮。将四处剪下的邮票浸泡在水里,等泡涨后慢慢从信封上揭下,再待晾干后夹进旧书存放。如此简单却朴素的传统集邮,带给谢彪的却是童年时难以忘怀的欢乐。

  “文革”期间,谢彪在部队服役。书信是当时谢彪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主要方式。特别是与女朋友之间,鸿雁传书,频繁往来。看着鲜红颜色的文革邮票在一封封信件上特别惹眼,谢彪的心里更多了一层激动。他将这些信封与邮票一同收藏,待到退伍时,近百信件已垒起高高一摞。

  “‘文革’期间的邮票是很有特点的,如果能与信封一同收藏,就更有价值了。”谢彪说,但由于当时生活艰难无心整理,这批收集被随意地放进抽屉。结果给年幼的孩子翻了去,玩耍失落了。

  直到上世纪80年代,生活日渐安定,谢彪才重拾旧爱,并且潜心学习起来。订阅《集邮》杂志丛书自学,向爱好集邮的前辈请教,与邮友们切磋交流,集邮给谢彪带来了知识,更带来了乐趣。

  让更多人感受“集邮”的快乐

  谢彪说,集邮是一项自得其乐的文化活动,集邮的乐趣无处不在。无论是渴望获得的热切企盼,还是拥有时的心满意足,无论是欣赏他人的收藏,还是展示自己的宝藏,或邮友间的互通有无,或通过集邮结识新的朋友……都会给生活增添无尽的乐趣。

  而集邮也是一门综合的学问。一枚邮票,从图案的内容、意义和审美到它的设计及历史背景、印刷过程以及制版技术等方面,无不体现着人类智慧的结晶,见证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

  “所以我们要在集邮中学习知识,享受快乐。”谢彪说,他生活俭朴,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之外若有花销,肯定是为了集邮。但即便如此,他仍不会为一枚邮票一掷千金。有人说,集邮是一种投资。但这投资应该是文化投资、知识投资、娱乐投资与交友投资,而不是为了经济上的回报。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集邮的乐趣,谢彪更加勤奋了。首先是“脑勤”,在汲取了丰富的集邮知识之后,他勤于动脑、善于思索,编制出多部不同主题但意义深远的专题;其次是“笔勤”,在撰写个人集邮心得与研究的同时,他还编写协会内部的集邮刊物,通过他的笔普及集邮知识,传播集邮信息。由他撰写的《专题集邮与集邮专题》的邮书已经出版;还有是“腿勤”,他与集邮协会的邮友们一起,组织邮展,参与集邮活动,参加各级比赛,让新老邮迷都能体会到集邮的乐趣。(记者巫春燕/文 汪剑弘/摄 通讯员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