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张氏目录对此的记载较为简略,仅知“CHINAN”使用较早(1 9 0 4年),“TSINAN”较迟(1 9 1 1年),并未详细述及这两种英文拼写的具体使用时期。笔者在留意济南小圆戳的实物资料时,发现其英文地名的拼写存在三种不同的阶段。前期都用“CH I NAN”,1 9 0 6年之前都见此拼写;后期都用“TSINAN”,较早见有1 9 0 7年6月1 2日戳;中期则为过渡时期,两者都见使用。曾见一清三次实寄片,上销济南小圆戳,其英文地名前两个字母缺失,仅余“I NAN”字样,此戳加盖清晰,其前两个字母缺失处完全空白,无任何墨迹,可见非偶而漏墨产生。此戳日期为1 9 0 8年1 2月21日,其时“TSINAN”已早见使用,可见在将济南之英文拼写改成“TSINAN”后,原先刻制的“CHINAN”戳也并未完全停止使用,在稍迟又为避与“TS INAN”相混,将“CHINAN”中的“CH”两个字母刮掉以付使用(编者按:编者本人所见此“INAN”式戳有1911年6月9日应用之实例)。在1 9 0 6年的《大清邮政事务总论》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述:“更论中国之地名,数年来外人以罗马字母拼成之音,人各异式,至今仍无一定通行之字,致照封面所写者往往误投。大清邮政局现为此事,已在商埠特出招告,令封面书洋字之信,均须加添华字以存其真……现经总税务司准由邮政总办会同商订,转饬上海造册处税务司用通行之洋字刷印华洋字地名合表一本,计邮政局所之地各约二千处…”此本华洋字地名合表在1 9 0 6年颁行,济南之英文地名也当在此时变更,目前所见“TSINAN”小圆戳的较早使用日期在1 9 0 7年6月1 2日,也暗合了这一时间。
由此可知,济南小圆戳中英文地名的变更,实为邮政部门为免致书信误投而为写信人制定的统一格式,未想也殃及邮政部门刻制的邮戳。据此也可粗略推得济南小圆戳不同英文地名的使用时期:最先使用“CHINAN”地名;至1 9 0 6年(或1 9 0 7年)后改用“TSINAN”,“CHINAN”地名仍偶见使用,在1 9 0 8年还见将“CH”去掉使用;具后一般都使用“TS INAN”地名。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