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又见孙君毅先生手迹

    近经手一件明信片,系普14型5-1976大会堂2分邮资片,加贴T49(4-1)2分销江苏1980.6.26无锡市戳欠清寄上海,6.27到戳清。乍一看笔迹很熟悉,名址:无锡孙寄。莫非是孙君毅先生?翻过来再看落款,果真是孙君毅先生。片函内容如下。

世明世侄:

    示悉,谢谢你送我的照片。

    前蒙借阅英伦Philatelic Magagine一书,内有凶杀案一文,我译后寄广实,看看是否适合《集邮》需要,该书同时寄与广实矣。

孙君毅

6.26

    孙君毅先生在世时,我曾随家父去过他家几次。当时我还刚入邮门,虽只见过先生几次面,但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由于先生在集邮界的名望,故与之通信的邮友很多。有一次家父登门拜访先生,见桌上放着先生在台湾的邮友刚寄赠给他的两本书,一本是很厚的《邮展选粹》,另一本是吴乐园先生的《红印花加盖邮票专集》,便随手拿着翻看。先生见家父很喜欢,就说等他看过后送给家父,当时家父也没有将此话放在心上。孙先生去世后不久,其子孙宗正通知家父去他家。来到孙先生家,孙夫人取出两本书对家父说,先生生前留下遗言,这两本书是他曾有言送给家父的,在处理这两本书时一定要先征求家父的意见,优先满足家父。如家父需要,则收取从台湾寄大陆的邮资,因为书是台湾邮友送给他的,而邮资是孙先生出的;如果家父不需要,才能转让给他人。家父闻言感慨万分,无与言表。

    20多年过去了,家父每每提起此事,总不由心生敬意,孙先生的音容笑貌也因此铭刻在我的心中。20多年前的许多人与事我已觉模糊,惟孙先生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却越发地清晰起来。今见孙先生笔迹,不禁又想起此事,遂提笔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