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

“贰市两”粮票中的“贰”字趣谈

刚刚从网络获悉:本文已发表在2008年8月8日《汉川收藏》总3期。

贰市两粮票中的字趣谈

 

武汉  余景军

 

    英文字母有大小写之分,现行中国文字中惟独数字也有大小写之分。据说,中国人发明的表示数字的筹码符号和数字文字比较好用,几乎完全应用到贸易、计算、统计和一般行文中涉及数字的所有领域,所以在明朝以前是没有数字大小写的问题,在数字文字十、廿、卅、卌中还能够看到筹码的一些痕迹。

    明朝初期曾经发生过一起严重的贪污事件,随后制定的全国财政管理一系列措施中,有一条就是记载数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小写汉字一律改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大写汉字。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渐渐地把陌、阡改成了佰、仟。另外,小写汉字一、二、三还可以写为弌、弍、弎。 这些汉字大写数字,一直沿用至今,堵住了一些帐务管理上的漏洞,特别是在正式的文件或合同里,必须的大写数字可以增加被修改的难度,为保证数字的真实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中就有粮票。上世纪的中国有很长一段实行计划经济,粮票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目前我国已取消使用粮票,粮票很快进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并成为收藏的一个类别。粮票自身是没有价值的票证,但凭粮票可买到国家牌价粮食,实际上粮票成了一种有价证券,成为我国的第二货币。粮票在我国使用达40多年,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行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部队、公社等也印发了各种粮票,种类繁多。通过对如此众多的粮票欣赏,也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数字的表现方式。
    我国许多地方的粮票文字的设计多受人民币使用文字的影响,加上中文字表型的复杂多样性,所以在粮票上表现得如此多姿多彩。大写小写、简体繁体、新字旧字、正体异体尽显其上。

    一、大写繁体旧字(异体字)

    这种字为上下结构,在上面,在下面。仅见1963广州市专用粮票(单月用)(图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早期的人民币也有这种写法(图2)。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二、大写繁体旧字

    这种写法是将放到横笔的上面,繁体字放到横笔的下面。这种写法多出现在较早年份版本的粮票上,例如:1965江苏省粮票(图3)、1966衡阳市流动粮票1968江西省地方粮票1976山西省粮票1976重庆市粮食供应券等,只到1984合肥市定点粮票上还能够看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第一、二、三套人民币多见这种写法(图4)。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大写简体旧字

    这种写法是将放到横笔的上面,简体字放到横笔的下面。这种写法应该认为是沿袭了大写繁体旧字,例如:1967武汉市食品饮食专用粮票1971湖北省通用粮票1973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粮票(图5)、1975万县市购粮券等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四、大写简体旧字(长勾变异)

    这种写法与上述大写简体旧字相同,惟一不同的是第二笔的勾不是一提,而是向上倒写一竖,成为长勾状,美术字变得实在别扭,反而不美。仅见1969黄石市地方粮票(图6)。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五、小写简体

    以小写字的另外一种写法字直接使用,即“弍市两”,例如:1963广东省通用粮票1968佛山市流动粮票(图7)、1972上海市粮票1972江西省粮票1972安徽省地方粮票1976湖北省粮票1980广州市专用粮票1981昆明市米票等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六、小写简体(点提变异)

    这种写法就是将小写字第四笔一横改为一点,仅见1974甘肃省粮票(图8)。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七、大写简体新字

    这种写法是将放到横笔的下面,简体字紧接着字,即“贰市两”,这种写法的粮票很多,例如:1968年“广东省通用粮票”、1969年“湖南省粮票”、197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粮票”、1972年“天津市地方粮票(粗粮)”、1972年“河北省地方粮票”、1972年“河南省流动粮票”、1972年“江苏省地方粮票”、1973年“湖北省农村专用兑换粮票”、1973年“四川省粮票”、1973年“贵州省地方粮票”、1973年“云南省粮票”、197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通用粮票”、1974年“北京市地方粮票”、1974年“山西省粮票”、1975年“吉林省地方粮票”、1975年“广东省通用粮票”、1977年“武汉市食品饮食专用粮票”、1978年“江苏省地方粮票”、1978年“江西省粮票”(图9)、1980年“河北省粮票”、1980年“辽宁省地方粮票”、1982年“北京市地方粮票”等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第四版以后的人民币为此种写法(图1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八、大写简体新字(长勾变异)

    这种写法与前述大写简体旧字(长勾变异)同出一辙,也是将第二笔的勾向上倒写一竖,成为长勾状。仅见1972南宁市定量粮票(图1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九、大写简体新字(倒二变异)

    这种写法基本与“大写简体新字”一样,不同的是“贰”字中间的“二”倒过来,形成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仅见1974年“湖南省粮票”(图12)。有趣的是,这款粮票有绿色版和蓝色版两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还应该有一种“大写繁体新字”,这种写法是将放到横笔的下面,繁体字紧接着字,即“貳市两”。在本人的藏品中没有发现,盼同好补充。

    汉字“二”、、“贰”、“貳”、“两”表示数字时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个意思,它们之间的不同搭配而出现不同的概念,实在是一个有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