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富时代特征的油画画面和背面的俄文,显示着不寻常的历史背景
近日,在榆次老城地摊上,偶得一枚上世纪50年代初的俄文明信片。虽混杂在一堆旧图片中,但它正面那极富时代特征的油画和背面的俄文,均显示着它不寻常的历史背景。不论价钱,我一下将其收入囊中。
该明信片,长14.5厘米,宽10.5厘米,正面为一幅立式油画:夏日,树下,一群中国老百姓,有男子、有妇女、有农民、有工人、有干部,拥到一张上铺白色台布的长条桌前,桌后的工作人员向群众讲解着什么。那边一位老人,高扬着左手不知正招呼着谁快来;这边,一位左手抱孩子的妇女,正拿着毛笔在台布上签名;她的身后,有两位妇女正热烈地说着什么,她们的身旁拥来几名男子;桌子顶端,一位穿白衬衫带红领巾的男孩,正低头专心地签字。一块红底黄字宣传牌,上面的字隐约可见,“爱好和平的公……”“都到这里来签……”。签名日期是1951年11月24日。
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得知1950年3月,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呼吁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要求世界各国普遍发动一次和平签名运动,半年中签名人数达5亿人,中国人民签名的达2.2亿人。该明信片上的油画或许是某位美国艺术家捕捉到的一个真实反映和纪录当时我国人民踊跃参加签名运动盛况的镜头。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