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邮政用品集邮展品的评审

FIP国际集邮讲座授课提要

 

 在讨论邮政用品展品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评审任何展品所需要的两个重要方面,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什么是评审员要寻找的亮点:

1.评审员的责任。评审员要了解和领会规则;要正确、公正地运用规则;要知道自身水平的局限性;在必要时应该咨询(寻求帮助);要清楚微妙地解释自己评奖的依据。

2.评审员的评估。评审员评估时,必须与展品或竞赛类别相关;必须依据明确写明的标准去评审;评审员的评估,是对评审标准作个人诠释的结果;评审员评出的结果,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认可。

下面我们来讨论邮政用品展品评审规则。

邮政用品展品由该领域公认的专家进行评审,评审时应遵循总规则第5章的第3.14.7条进行。具体请参见评审总规则第5.1条。其评审标准为:处理(20分)和集邮重要性(10分)占30分;集邮和相关知识及个人的学习与研究占35分;品相(10分)和珍罕性(20分)占30分;外观占5分。

下面对照上述评分标准来逐一进行讨论。

——外观(5分)。它要求文字说明必须清晰简洁,既切合所展示的素材,又符合展品的选题。应以最佳效果和均衡的方式去展示素材。整体外观应避免排列过分雷同,这一点很重要。

评审员总是会在展品中寻找太多没使用的空白区。邮政用品展品看上去多少会有些“乏味”(邮政历史展品也有此特点),所以评审员不应过分惩罚素材排列的过多雷同。但不同寻常的新颖布局,肯定是会得到嘉奖的。参展者应避免将实寄邮品叠放,除非是为了展示版模或印刷上的区别(或类似情形)。像试模印样这样的存档素材,当然会使素材的排列减少雷同感。尽管我们知道外观只有5分,但从评审员的角度来看,一部布局整齐的展品,很可能会在潜意识下影响评审员的评估。因此我要提醒评审员们,不要因为外观的好坏而过分影响对其他各项的评分。

——品相(10分)。它要求素材的品相应尽可能完美,但我们要明白,实际可获得的品相会因为国家和时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评审员应记录下那些品相极佳的素材(相对于通常所能获得的素材品相而言),尤其是罕见素材。

有 “圆角”或折损的邮资片,以及不精心开封的邮资封,都不是好的品相。实寄的航空邮简,是衡量品相的一个好尺度。但如果有锈迹、发霉、岁月污痕的,当然会扣分了。参展者可以对这样的素材进行清洗处理,但不能影响到上面的任何信息(如邮戳、收或寄件人信息等),否则一旦评审员发现邮戳经过修补的,发现一个扣5分,发现两个就取消参展资格。对于加贴的邮票,必须是邮政实际需要的资费金额(而不是集邮者自己贴上去的);如果显著影响到素材的应有资额,就应该仔细评估邮票是否粘贴牢固,有邮票脱落的情况存在。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打过孔的邮政用品通常都是会被扣分的,除非是绝对珍罕品。

——珍罕性(20分)。珍罕性很难用术语来界定,而只能通过素材的类别进行评估。就存世量而言,很多邮政用品跟邮票相比,应视为珍罕品和极罕品。比如,冰岛早期邮政用品的发行量往往只有1000枚,其存世量非常少,它们就是珍罕品。评审员在评估珍罕性时,应首先考虑该选题范围内是否包含有珍罕品,然后看该展品中是否展示了所有公认的珍罕品。

非同寻常的使用情况,或者加贴邮票后使一件普通素材变得罕见时,应该给分。一些珍罕邮戳,特别是素材的使用受到其影响时,应该给高分。比如,从一个小邮局或跟外界来往很少的地方寄出的罕见邮戳,如果参展者进行了研究并指出来,就应该加分。评审员在评审时,应考虑参展者对存档素材的展示,如印样、未发行邮政用品、原始手稿等。展示这些也是应该加分的。

——集邮重要性(10分)。它取决于实际展品相对于选题的重要性,以及该选题相对于邮政用品领域的重要性。也包括我们在一般认识上的集邮重要性。如马尔雷迪邮简是世界上第一枚邮资邮简,它就很重要。

如果重要性不高,则邮集做得无论多好,都不可能得高分。一部展品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集邮的贡献上。重要性如果不高,其珍罕性就没有意义。对于那些对展品规模没有合理开端或解释的展品,评审员要仔细评估其重要性。比如一部反映某一国家早期邮政用品的邮集中,参展者却不涉及最初几年的发行、使用情况,而从第三年开始展示之后的情况。评审员应留意到参展者没有合理原因,而展品中缺少一个国家部分素材的情况。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参加FIP邮展的反映苏联邮政用品的展品中,却没有该国的早期邮资封。评审员不要受英联邦展品中经常遇到的“样张”的影响(它们其实是某些公司批量制作的),这些邮品的实寄品通常才更重要。总之,我们应该总是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国家对邮政用品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主题的处理(20分)。评审一部邮政用品展品时,要考虑这些因素:它所达到的程度、创建性和完整性,展品的素材展示是否为最高水准?其展示是按传统的表现方式,还是有不同凡响或独创的表现形式(比如根据邮资图,按专题形式进行展示。如乔治五世、六世、伊丽莎白等)?选题的处理达到了什么程度的完整性?选题是否保证了在所允许空间内,展示了恰当均衡的展品?展示的素材是否与展品题目和文字说明恰当一致?展品的故事和思路是否贯穿了每一张贴片?

以上内容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完整性、正确性和拓展性。我们要知道,展品的标题页非常重要,评审员都会认真去看的。完整性就是看依照题目和目的,这部展品是否完整;正确性就是看展品中的文字书写是否准确(比如邮资不符时,应作出合理的说明);拓展性就是看参展者是否将整部展品贯穿成一体,用所需要的拓展来从头到尾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另外,评审员还会看这部展品是否过多地注重了某一方面,而使整部展品显得不均衡。

——集邮和相关知识及个人的学习与研究(35分)。它要求展品应显示出对选题充分准确的评价,以及对现有信息的详尽学习。评委会应适当考虑参展者所做的个人学习和任何研究。

评审员会留意素材侧方或下方的说明文字,由此来评估参展者所进行的集邮学习的深度。参展者对于加贴邮票的情况,应作出充分解释;对于影响邮资变化的戳记,也应作出解释。比如西海岸国家途经巴拿马运河的邮资是各不一样的,再如双挂号、纳税戳记等等。但我们应该明白,这毕竟是邮政用品邮集(而不是邮政历史展品),所以对戳记的解释不能太多、太详细。资深集邮者通常会在个人学习方面得高分,但他们还要善于通过说明文字来展示自己的集邮知识。参展者的研究深度,评审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但对于那些细微的“发现”,不论你的“研究”有多深、解释有多细,通常都是不会加分的。除非这一研究能够导致未被报道的新的印刷技术。总之,那些关于细微变异的学习,不应该过多出现在展品中。如果同一印刷技术造成的微小差别用在展品中不合理,则不要展示此素材。实际上,展品是不可能因为过多注重此类学习而受到评审员好评的。

                           主讲人:FIP副主席瑞蒙·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