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错体、变体的定义与界分

一、我国对错体、变体的混称造成错、变难分

尽管“错体”(Error)和“变体”(Variety)一对名词在外国早已出现,但在我国,对邮票上的一切变异通称为“变体”,如“中心倒印变体”、“加盖文字(错排)变体”、“对倒变体”、“漏齿变体”、“倒盖变体”等。若说还有什么分别,也就只是“大变体”和“小变体’,再加上一个含义很不明确的“趣味品”,全凭各人自己掌握,没有一个标准尺度。笼统的好处是不搞繁琐,缺点是使人对错体、变体的概念混淆不清。长期以来,我国集邮界对此并未感到不便。

二、为什么分别定义“错体”和“变体”

    20年来,我国的集邮活动迅速融人世界集邮的大环境,在集邮名词的使用上就需要与国际接轨。对“错体”和“变体”分别定义,是为了与国际通行的称谓保持一致。

三、国际上对错体和变体的定义与界分

    1.《吉本斯丛书:邮票与集邮》·(JamesWatson,《The Stanley Gibbons BookOf Stamps and StampCollecting)第三章“错体与伪造品”对“错体”的释义是:邮票设计和印刷方面的错误(Mistakesinstampdesignandprinting),它的一个附加条件是:“错误的特殊性和稀罕性要达到你愿意为之付出高昂代价的程度。”集邮图鉴》(RussellBennettandJamesWatson((PhilatelicTermslllustrated)),知识出版社出版1982年中译本)和晏星《图解邮票辞典》对“错体”的解释大意是:邮票上由于疏忽而造成的严重错误,虽在事后发现,但已经邮政部门正式出售并正常使用。切勿将这种错体与印刷过程中产生的瑕疵变体混为一谈。

    错体的具体状态,《集邮图鉴》和《图解邮票辞典》两书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现转述于下:

    图案错误(DesignError),设计人员制图错误。如纪20a,纪54a

    颜色错误(ErrorOfColour),印刷时错用不同颜色的油墨而造成。也有误将试色样票混在正票中售出而产生,或将不同面值的子模(或子图)误拼进了同一副印版而产生。如西北人民邮政毛泽东像200元票(应刷桔黄色)误排入50元票印版而成为粉红色错体,苏皖边区火车图1元票(应刷红棕色)误排入2元票印版而成为蓝色错体。

   官方错版票(Official Error),指“经官方批准正式出售的错体邮票”,典型例子为希腊于1937年在一种面值50雷普塔的邮票上加盖红十字,有一部分倒盖票未被检出而售出了,为防止投机,邮局有意增印并正式发行了这种倒盖邮票。

    齿孔错误(Perforation Error),误用与指定规格不同的打孔机而造成的齿度错体,或者是跳漏、重复打孔而造成的漏齿、复齿。

    印刷错误(Printing Error),将(已印过一种颜色的套色邮票或待加盖的邮票)纸张送进机器时,因颠倒而造成的中心倒印或倒盖错体:因错装加盖印版而造成的错盖。

    水印错误(Watermark Error),造纸厂用以压制水印的滚轴日久磨损,造成部分邮票缺失水印,纸张进入机器时,未注意上、下、正、反而造成的倒水印、反水印、倒反水印或侧水印。

    制版错误(Engraving Error),因制版疏忽而造成图文错误,如纪92-1a蔡伦像邮票多“前”字错体。拼版错误(Setting Error),活版拼组、平版拼图时因疏忽而将子模、子图倒置,造成的一正一倒的双连票,称为对倒。

    2.《邮票与集邮》第六章“变体和印刷瑕疵”中对“变体”的释义是:正常发行的邮票中出现的具有“有别子其他邮票的属印刷方面的枝节性差异”的邮票。《集邮图鉴》解释大意是:一枚邮票在颜色、图案、齿孔等方面存在可以察觉到的。由印刷方面的缺点造成的.与正常邮票有异的特征,称为“变体”:变体包括由极细微的瑕疵到重大的变异,其价值视变异的程度,可以从与正常邮票等价到为其数十、百倍的高价。

    变体的具体状态,据《集邮图鉴》和《图解邮票

辞典》,大致有以下几例:

    漏色(Albino),多数因印版漏上油墨而造成某一颜色的图像未能印出,有时因纸张与印版之间偶有别的纸张介入而遮隔了油墨,使邮票的局部图案未能印出。

    瑕疵(Flaw),制版中因偶然的原因造成印版轻微损伤而形成的各种瑕疵称为版模变体,这种变体会在同类全张的固定位置重复出现(因油墨含有杂质或纸张偶然折皱造成的印刷瑕疵则只能偶尔一见),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文字破损(作者注:也包括局部图纹破损),因铅模,平版、滚筒版局部损坏或老化而形成的文字(图纹)不完整,翻版丢失票边(ClippedTransfer&CutEdge),剪贴转印纸时不慎剪掉票边所致,印版裂缝(CrackedPlate),印版因受压破裂或自然损坏产生裂缝,使邮票上出现有色线条或白纹,翻图皱痕(CreasedTransfer),粘贴转印纸时不慎折皱图纸所致的图案变形,叠模(Re-entry),雕刻版在过版小轴向印版来回滚压时,第二次压印未能与前一次的压痕完全吻合而出现的全部或局部图纹重叠;叠纹(DoubleStrike),制作平版,在图像被转移到印版上去时,因粘贴错位而形成文字重叠(DoubleLetters,作者注:也包括图纹重叠),早期压模翻版用手工冲压,遇压力不足或冲压不准时,必须磨平后重新冲压,未磨净的图纹与新压图纹重叠而形成的复迹,漏字(DroppedLetters),用活版排印的邮票或用活字版给邮票加盖改值,因铅模松动导致铅字跳出、跌落造成的文字漏印。

    印刷缺陷(Printing Flaws),在印刷过程中由于种种并不确定的意外原因而产生的瑕疵称为印刷变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着墨不足(DryPrint),油墨过于干燥,流动性不足,或是纸张太干、擦拭印版过猛,都可造成着墨不足,致使邮票图像色泽微弱、暗淡,油墨污迹(inkingFaults),油墨过湿或上墨太多,造成墨点飞溅甚至出现大块墨斑、大片粘糊:手工补字(1nsertedbyhand),活版排印因铅模松动而造成漏字时,常以手工补字,早年国外曾有以手写描画的,比较少见、常见的是用铅模手工补盖,移位,包括套色移位、加盖移位、打孔移位、水印移位、小型张邮票裁切移位,印刷不全(Partlmpression),或因上墨不全,或因压力不匀,或因小纸屑等异物遮隔,造成部分邮票或邮票的局部图像没有印出:复印,有两种情况:因原印不清而重印一次(DoublePrint),比较少见,常见因不慎而重复印刷(Doublelmpression),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加盖改值邮票上,前者英文称DoubleOverprinted,后者称DoubleSurcharged:叠彩(SmudgedorSlurredPrint),胶印邮票因橡皮滚轴抖动、滑动而造成图纹重叠、属“印刷模糊”:背面粘印(Set-offOff-set),刚印好的邮票压在另一张尚未干燥的邮票之上,或者是印刷机在正常运转,但纸张没有及时输入,图像被压印(或滚印)到托盘,重新输入纸张后其背面出现与正面图像相反的图形。

    混用字体(Mixed Printer8 TypeMixed Founds),因统一字体、规格的铅字供应不足而混用了不同字体、规格的铅字。

    修饰变体(Retouch),以手工在印版(包括平版、滚筒版和照相制版前的底片)上对某一邮票有缺陷的部位作小的技术修改所造成的版模变异。对母模(或母图)的某个细部进行修改之后所制印版印出的邮票,称改版邮票(Re-engraving),不属变体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