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6月18日,我国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邮票一套4枚。其中一枚主图是反映泉州的“闽台缘博物馆”,次要图案则是泉州市的市花——刺桐花(在右下角)。与其相配的明信片,主要有上世纪80年代鸡西市邮票公司发行的《市花》邮票中的“泉州市花——刺桐花”,我自己收藏的明信片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结果错过了首日制片的机会。泉州有个邮局就叫“刺桐”,与邮票上的刺桐花相同,错过了制片机会非常可惜!虽然过后也可以制作,但总是没有首日的好,况且我的片一直也没有找到!好在前段时间广州的杜永凯友在中国极限集邮网贴出了一枚首日盖“刺桐”日戳的极限片,我当即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了却了我没有首日制片的心愿。
下面是有关刺桐花的资料:
燃烧的火鸟,如红霞,似火焰。南国的热土升腾的热气让它有着血液一样的颜色,这就是刺桐花。在亚热带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用红硕的花朵铺就一方耀眼的绚烂。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象牙红,那是因为它美丽硕大的花朵的形状像象牙。刺桐花开总让人想起《诗经》里的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好姿态。“南国清和烟雨辰,刺桐夹道花开新。”早在唐代刺桐就被作为南国的行道树了装点旧时那些古朴的大街了。看那花开的一簇一簇地,大如手掌,花色鲜红,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串串熟透了的红辣椒,斑斓成一片红霞。那鲜艳的颜色有夏日骄阳的热烈,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那鲜红的花瓣如血涌动可与熊熊烈火媲美花色浓艳的自然胜过朱槿,又像鸟儿燃烧的翅膀。是春天之神来去匆匆间失落的无限春色沉淀又被春风吹出的火焰吗?
如今泉州的市花是刺桐,而在历史上它与刺桐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从晋朝开始,城内就遍植刺桐树,有刺桐城和刺桐港的美名。刺桐像是仙界下凡的静默无声的天火,点缀起南方春日的风光无限。那花开的如此之艳,难怪好奇的诗人怀疑它是火凤凰从炎帝深宫里衔来的仙木。如此火热的花也只是南国才有,泉州可是有很好的刺桐花花缘哦。春光明媚中全城开满火焰一般的刺桐花,真是红红火火,吉祥富贵,胜景无边。
在我国某些地方的旧俗里,人们曾以刺桐开花的的情况来预测年成:如头年花期偏晚,且花势繁盛,那么就认为来年一定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否则相反;还有一种说法是刺桐每年先萌芽后开花,则其年丰,否则反之。所以刺桐又名“瑞桐”。代表着吉祥如意。因为这一点,在宋代还引出一场小小的争论呢!争论的一方是作为廉访使到泉州的丁渭,他很希望能先看到刺桐的青叶,使泉州年谷丰熟,于是曾写下这么一首诗:“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卜年丰。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争论的另一方是到泉州来当郡守的王十朋,他与丁渭抱有相同的愿望,但他不相信先后花或先花后芽那一套谶语。为此也写下了一首诗:“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道时人不爱红。”虽有争论,但流传人间的却是一段佳话。真是可爱的公仆可爱的花。
在国外刺桐也被世人推崇。阿根廷人普遍喜欢刺桐,并以之为国花。这可能与当地的一个古老传说有关:很久很久以前在阿根廷境内,有许多地区常遭水灾,可是说也奇怪,只要有刺桐的地方,就不会被洪水淹没。因此,人们就把刺桐看成是保护神的化身,四处广为栽培,并更进一步将它推举为国花。每年元旦节,阿根廷人都要将许多新鲜的刺桐花瓣撒向水面,然后跳入水中,用这些花瓣搓揉自己的身体,以表示去掉以往的污垢,得到新年的好运。
刺桐日常的作用也多多。它适合单植于草地或建筑物旁,可供公园、绿地及风景区美化,又是公路及市街的优良行道树。刺桐木材白色而质地轻软,可制造木屐或玩具。树叶、树皮和树根可入药,有解热和利尿的功效。刺桐带着热情带着美好的祝福给人间添上百般乐趣。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