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投资JF邮资封,正当时
纪念邮资封是国家为了纪念某一重大事件、重要组织机构或重要人物而发行的邮资信封。自1982年8月26日国家邮电部发行第一套纪念邮资封“纳米比亚日”开始, 26年以来一共只发行90套99枚邮资封,平均每年发行3.5套邮资封。由于当前邮市低迷,邮资封价格早期JF3至30大多在10元左右徘徊;JF31至90中后期品种多数都跌破了邮局售价,在1元左右。因此,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纪念邮资封都已到了“物有所值”的最佳介入时期,真可谓:收藏投资JF邮资封,正当时。
一、 设计上乘
由于JF封是用来表现每年新邮选题计划之外的重大事件,因此该邮品不仅能弥补当年新邮发行的不足之处,而且选题范围广泛,表现主题明确。另外,JF封的设计美观,邮资图与附图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每枚JF封的正面附有邮票,背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字样和年号、JF编号,并且每枚JF封上还印有对主题进行说明的中英文对照,这在其他正规邮品中是极少见的。
二、发行量少
从邮资封的发行量分析,邮资封的发行历史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年-1990年,国家发行了JF1纳米比亚-JF30中广电台,发行量都控制在100万以内。第二阶段1991年-2004年,发行了JF31新兴版画-JF75经济普查,发行量在105-629万之间。第三阶段2005年-2008年(简称缩量封版块),国家邮政发行了JF76故宫-JF90气象科学,一共15个品种,在15个缩量封版块中,发行量低于100万的品种有9个,其中教育封的发行量更是锐减到57万的惊人地量。
三、题材丰富
JF纪念邮资封中不仅有重大政治题材、还有一、二、三产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艺术、外交、历史、书法、世界题材。邮资图和信封上的图案传递出的信息更是专题集邮的极好素材。这些构成了JF邮资封极其丰富的内涵。。
四、防伪性强
除了“纳米比亚日”和“老龄问题”以外,目前纪念邮资封出现的赝品很少,因为它们都是采用布纹白纸印刷,比较难以伪造,而且邮资封一直是锅温吞水,造假者也没有兴趣。
五、消耗量大
由于邮人长期的不重视邮资封,很多品种一直在打折中度日,成为了通信消耗中最为常用、也是使用量较大的载体,在收藏领域里消耗出珍品的规律下,它们必然会重新体现他们的价值。特别是发行量比较大的20分、50分、80分面值的中期JF封更是长期不断地被寄信消耗掉,据长期做打折封的邮商讲,最多的时候每天能卖十万多元的打折封,他们的存世量已由天量变成地量,有些品种可能存市量比缩量封还要少。
六、价位严重偏低
目前在发行量锐减和政策的刻意扶持下,处于邮票市场的邮资封,仍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目,大量的中期封和发行量仅50—180万缩量封还在不断地打折零售,通过寄信消耗。如:故宫、西安事变、中巴、中印、中俄、孔子、测绘、农业普查、社科院、邮政博物馆、气象科学等多数品种的市场价格不但低于国家售价,并且部分品种市价与发行量上千万枚的打折票一个价了,大量消耗的中期封多数品种的价格仅在8角左右一枚,JF1、2仅380元一对,JF3至30大多在10元左右徘徊,其价位严重偏低。
七、市值低,盘子轻
JF3至30早期量因为发行量小,流通量不多,估计平均不到10万枚,平均市价按10元一枚计算,每个品种的平均市值才100万元。
JF41至JF75,中期封平均发行量300万枚,由于发行量偏大,长期打折,在通信中用了不少,估计成世量不到发行量的十分之一(估计JF70至JF75存世量大点),现平均市价8角一枚,我们按存世量40万枚,平均市价8角一枚计算,每个品种的市值才32万元;
JF76至JF90后期缩量封邮资封,发行量一百万枚左右,平均市价不到1元/枚,我们就按均量100万,市价一元计算,每个品种的市值也才100万元;
一百万即可控盘!如今中国上百万元之人多如牛毛,一人控盘一个品种,只怕将JF炒翻天!
邮品投资市场,历来存在非常诱人的特点,则是成本偏低、市价不高和存市量偏少的品种。纪念邮资正好具有以上所有特点,因此今后其涨幅一定可能翻一倍,两倍至N倍。
因此,邮资封板块补涨的动能与要求很强烈,蕴藏着极大的投资机会。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