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山海关邮局的设立及第一代邮戳

   据《秦皇岛邮电志》载,1899815日,大清邮政在山海关设立邮政分局,局址在关城南门外火车站附近,19006月因战乱一度关闭,1901710日在城内重新开办。关于山海关邮局设立和重新开办的情况,19885月出版的《天津邮政史料》中记载较为详细。   

 

山海关邮局开设之前,从18781115日起,在冬季封河期间,海关邮政在天津和牛庄(今营口)之间的邮件改由陆路运输,两地邮差在山海关交换邮件。1892年以前,津海关还派有听差一名,驻在山海关监督天津信差和牛庄信差交换邮件。津榆铁路通车后,由火车运往山海关的每一批邮件都有一名天津邮局的信差押运,并在山海关与牛庄信差当面交换邮件。   

 

1899812日,天津副邮政司事马纲和副汉文供事王汝成前往山海关接收了铁路当局在火车站拨给邮局的两间房屋。经简单修整,该局于815日正式营业,由王汝成负责。该局通过直达火车每日同北戴河、唐山、大沽、天津交换一次邮件。局内人员包括一名汉文供事、一名听差、一名信差和一名在山海关和唐山间跑行的邮差。后三人均为山海关当地人。当时预测,随着铁路向锦州的延伸,山海关局与关外各局的业务往来定会有所增加。在一个月以内,到锦州的铁路就会通车,与天津对开的直达火车由在沙后所停靠而改在山海关,这样便提高了山海关局的地位。冬季牛庄口岸封港期间,山海关局的业务量还会增加许多,将几乎成为重要的邮件转口局,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中心局作用。实际情况是,山海关邮局运营以后,前六个星期的业务少得可怜,邮票销售额仅为18元,收寄邮件仅284件,19001月以后才稳步发展。山海关邮局19001月份售出邮票22.1元,2月份售票额达到30.14元,逐步实现了收支平衡。但是,好景不长。19006月以后,随着八国联军入侵津京,津榆铁路关内段被英军侵占,山海关和关外铁路被俄军侵占。天津经山海关与牛庄间的陆上联系中断了,山海关邮局也被迫停业。   

 

19014月,天津邮政司事申玛思送呈大清邮政总办月报称:“山海关局虽然失去了与牛庄联系的关键地位,但我认为重新在山海关设局,然后再把这条邮路延伸到尽可能远的地方是很有价值的”“原来的山海关邮局是设在火车站附近,现在想设在原址已不可能但我们也不必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们过去从未真正接触过华人民众,而把邮局设在城里却可以做到这一点”他建议在城内重设山海关邮局。   

 

1901612日,署邮政总办多诺分指示天津邮政司事安排重新开设山海关邮局事宜。天津邮政副司事毕德生亲自在城内选定了地点。710日,山海关邮局在城里的一座寺庙内重新开业。该寺庙为很多商人经常会聚商谈交易的地方。重新开设的山海关邮局租房三间、庭院一处,月租金5元。该局人员包括汉文供事魏浩生,还有两名信差。魏是山海关当地人,原任吉林邮局的管局供事,611日刚刚调入天津总局。   

 

以上从《天津邮政史料》一书披露的情况看,山海关邮局的最初开办和重新开办,时间、地点都是明确的。但山海关邮局设局之初使用什么样的邮戳,则没有涉及。孙君毅著《清代邮戳志》收录了一枚戳图,戳为竖长方形,内分上下两格,上格由右向左读刻“山海关”三字,其中关字是繁体“关”字。   

 

不久以前,笔者在国内一次邮品拍卖会上,拍得一枚清代实寄明信片,此片图案为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此片1903912日由天津寄至山海关,贴蟠龙半分邮票两枚,符合当时国内信件和明信片平寄之邮资。让笔者感兴趣之处,是该片上的山海关落地邮戳。片上天津邮局销票戳是圆形汉英文两格式日戳,山海关邮局落地戳则是一枚竖长方形两格式戳记。这枚山海关戳记不同于《清代邮戳志》所载戳图,上格“山海关”三字,其中繁体“关”字,是门内“关”。由此推断,山海关邮局开设之初,所使用的竖长方形两格式戳记至少有两把,其中“关”字的刻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