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折为厚卡纸印制,尺寸为153x210毫米。由于年代久远,封皮已呈微黄。封面所印题目是繁体字“中国共产党卅周年纪念邮票”,下部有“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字样,说明它是以邮电部的名义印制的。邮折之内,共有3页,每页分别贴有纪9(3-1)(3-2)(3-3)四方连新票,不曾盖销,也无纪念邮戳。邮折背面的右下角,印有“(3)1951.7”字样,这肯定是它的印制时间。粗略算来,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
邮折的装订方式,采用古老的丝绳系扣,很似东北大连解放区邮票汇编册。我分析,它们之间应该是有联系的,囚为,当时它们的产生年代相距不久,显然是接受了以往的邮政传统。 大家都知道,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集邮不被重视,集邮的人数很少。1951年,全国尚无1种官方邮刊,民国末期延续下来的民办邮刊,也仅有《近代邮刊》、《天津邮学月刊》、《(溱潼)集邮月刊》等三、五份,在艰难地维持着,不久,也都陆续停刊。在这种集邮氛围中,为集邮而印制发行邮折,是很不可能的。
据我所知,纪9是官方印制的第1枚邮折,当时没有编号,而且并未公开发行。其印制目的,也与今日不同,不是为了开发邮品,也不是为了满足集邮者的需要,而是如同1946年胶东解放区印制《山东解放区邮票粘存簿》一样,主要目的是作为与国际友好人士交往的赠品。因而,印量也十分有限,所以集邮者能得到者极少。我查过上述三种老邮刊,它们都刊有纪9的发行消息,并且附有邮票图样,但,此种邮折却一字未提,绝无踪迹又查阅20世纪80年代所编印的各种邮票目录、邮品手册等,凡是收录“邮折”这个品类者,一般都从1962年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开始。此种纪9邮折,不仅在邮票目录和邮品价格表中未列,连《中国集邮大辞典》和各种集邮文献资料中,也都难以查到,足见它的稀缺程度。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