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河南邮电厂连续三届夺得“最佳印刷奖”的背后

河南邮电厂连续三届夺得“最佳印刷奖”的背后

  在4月20日举行的第28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许多细心的集邮爱好者发现,最佳印刷奖的奖杯第三次被河南省邮电印刷厂捧走。
  知道中国邮票印制史的人都知道,河南省邮电印刷厂是从1992年才开始介入邮票印制的,论技术人才、论机器设备、论印制经验,当年在中国邮票印制业都不是最好的。但是,河南省邮电印刷厂为什么能够连续三届获得了最佳印刷奖呢?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了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企业搞好要具备三个条件
  对河南厂的第一印象是厂房的规模不大,第二印象是办公楼很简朴,可以用略显寒酸来形容。但是,无论是进入办公楼还是到印刷车间,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是共同的特点。
  谈起为什么河南省邮电印刷厂会这样?厂长赵伟松的一席话解开了疑团。
  “生产场地不一定宽大,但一定要出精品;办公楼不一定豪华,但一定要实用。”他首先解释了河南厂的外表给记者的疑惑。
  河南厂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那段时间至今还让河南厂的老人回味不已。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从1999年开始,河南厂开始步入低谷,虽然厂领导想尽了办法,却没有止住下滑的势头,连续5年都亏损。当时的河南省邮政局党组经过慎重考虑,果断地调整了厂领导班子。
  一个企业要想搞好,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而每个企业的条件并不一样。对于河南厂来说,一是有一个团结且有共同理想的领导班子,二是要对自己的企业有明确的定位,三是必须建立起适合的管理模式。
  目前这个厂的领导班子是2002年底上任的,虽然每个人的性格、年龄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定要尽早扭亏,一定要把河南厂搞好!第一个条件比较理想。
  “创防伪名牌、树行业旗帜”是河南厂给自己定的目标,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河南厂给自己的定位。这个定位是基于河南厂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在邮票印制设备有一定条件、搞防伪印制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这第二个条件也有一定把握。
  所缺的,就是合适的管理模式这第三个条件了。
  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经过反复调研,认为要解决生产问题,先要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先要解决管理的问题;解决管理问题,首先要解决经营机制的问题。
  2004年,本着按需定岗、以岗定责、依责定薪的原则,对重要岗位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打破聘用工、正式工界限,在关键岗位上大胆起用外聘人员,实行同工同酬、分级管理。对中层干部采取公开招聘,这一年,有7位员工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在全体员工中组织开展“查、摆、找、拿”活动,通过自查、互查,查找问题,找出根源,拿出解决办法。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7期,并在当年5月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统一考试,达到了强化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提高执行力的目的。《河南省邮电印刷厂企业文化手册》经多次修改和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后也在这一年正式印发,厂里还利用形象册、宣传光盘、企业网站等方式进行一系列宣传,使企业文化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
  2005年,用于企业管理的网上办公系统投入使用。开始全力推行“三个三”工程,制定目标“三可”、汇报工作“四做”、开展工作“五相信”等具体规范。
  2006年,全面推行5S现场管理:S是英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的第一个字母,限于篇幅,无法在这里详述5S现场管理的具体内容。但正是5S现场管理的全面推行,使河南厂在管理上更加规范,印制水平出现了质的飞跃。这一年的7月份,《河南省邮电印刷厂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正式实施,又对原有的企业文化手册进行了重新提炼。
  河南厂在第三个条件方面也完全具备了。
  短短三年的努力,河南厂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渐次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基础管理做到科学规范,职工队伍趋于稳定,市场份额有效增大,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这一年,河南厂由2003年产值5459万元却亏损899万元,一举转变为2006年产值8489万元,赢利559万元。
  挑战极限才能追求卓越
  在河南省邮电印刷厂的厂门前,可以看到两块厂牌,一块是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另一块是河南省防伪保密印刷公司。这第二块厂牌意味着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印刷厂,而是具有国家认可的、具有中高档次印制水平和能力的工厂。
  众所周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对邮票的防伪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河南厂虽然具有十几年的防伪印制经验,但现在的造假手段层出不穷,给邮票印制也带来了防伪印制的高要求。
  面对这种情况,河南厂在确定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时,明确提出了“挑战极限 追求卓越”这个目标,并从2004年开始了它的奋进历程。
  在没有任何经验和绝对把握的条件下,河南厂2004年承印了加蓬共和国发行的、我国邮票印制史上首枚木质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蓬共和国建交三十周年》,受到了有关方面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第一下就放了个响炮,河南厂心里有了底。从2005年开始,河南厂在邮票印制工艺方面,进行了大胆、卓有成效的尝试,先是在《西气东输》邮票印制上采用了微缩字母连续阶调、无色荧光技术,又攻克胶印邮票异型打孔技术的难关,金属光泽油墨、胶雕结合无墨压凸工艺以及无墨微缩雕刻技术纷纷在河南厂承印的邮票上应用。当年印制的《洛神赋图》邮票实现了胶雕14色三次套印,以五项第一开创了邮票印制的先河。在这套邮票的生产过程中,邮票背面出现严重粘脏的情况,而发行日期迫在眉睫,必须迅速将粘脏问题解决,以保证邮票的发行时限。为此,时任河南省邮政局局长的杨海福和副局长宋英忠多次亲临生产现场;河南厂的领导们轮流带班生产,随时监测生产进度;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干脆在车间支起床铺,既可临时办公,又可随时休息。设备部门跟班作业,边生产边查原因。至于生产人员,上至车间主任、班长,下到领机、助手,一律实行责任到人、数据上墙的措施,谁快谁慢、质量优劣一目了然……经过全厂上下通力协作,最后终于成功地解决了粘脏问题,确保了邮票按期发行,也为日后印制凹印邮票积累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世界首枚3D立体光栅邮票的印制成功。《中埃建交五十周年》邮票是埃及为与我国建交50周年发行的邮票,在印制时要求在工艺上超越当时所有的形式。经过多次试验,河南厂最终成功解决了光栅邮票的打孔技术难题,采用3D立体光栅工艺印制了这套邮票。
  在工艺和纸张的使用上首创我国第一的邮票还有2007年12月发行的《中国古代书法——楷书》,这套邮票采用了三维立体浮雕压凹工艺、蒙肯纸印刷,使古代书法的魅力得到真实再现。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段小故事:随着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对邮票印制工艺不断提出“创新、提高”的要求,河南厂专门组建了工艺技术研发队伍,开始了自主创新的研发之路。当2007年纪特邮票选题计划公布后,时值河南厂为河南省书法协会印制《中国书法大系》精装书,负责印制工艺的副厂长林裕兴就琢磨,能不能把三维立体浮雕压凹工艺与书法碑帖印刷结合起来表现?能不能把这项工艺用到邮票上?厂领导们商量后,觉得为了挑战极限,可以一试!厂里迅即成立了确定了以林裕兴为首的工艺研发小组。从2007年的1月底至4月初,经过反复的工艺调整、印刷和压凹实验,终于掌握了技术参数,随即又解决了背胶问题。当河南厂领导带着印制好的样张来到邮票发行相关管理部门领导面前,在一阵惊喜之后,这一套邮票的印制任务自然也就落到了河南厂的头上。
  感谢所有关怀和帮助过我们的人
  当回顾起河南厂这些年走过的路和取得的成绩,厂长赵伟松淡然一笑:“企业能有今天,更多的是得益于集团公司对河南厂的高标准要求,得益于省公司的关怀与支持……”
  在成绩面前能有这样的心态,河南厂能够连续三届获得最佳印刷奖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