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两枚有特色的普16邮资封
□ 武汉 杨 波
1974-1982年,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普16型天安门图邮资信封。由于新旧品大量存世,没有收集难度,所以大家都把这套邮资封视为低档封。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低档封中有时也会出现精品。现介绍两例。
图1是一枚普通信封,右上角贴有一枚从普16邮资封上剪下来的天安门邮资图,销1980年5月13日内蒙古呼和浩特邮戳,信封背面盖有1980年5月17日内蒙古赤峰市的投递戳。根据相关规定,邮资封片上的邮资图剪下后无效,是不能当邮票使用的。所以,这是一个违规的例子。
封上的邮资图剪片出自于哪一枚邮资封?在一般的情况下是猜不出来的,这是因为所有的普16邮资封的邮资图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但对图1封上的邮资图剪片,我可以说很有可能是从编号为“1979-2”的普16邮资封上剪下来的。我的根据是,同一批信封共有6枚,都是同一个人从呼和浩特寄往赤峰市的家信,除了图1封之外,另外5枚信封都是编号为“1979-2”的普16邮资封。图2所示的邮资封是其中的一枚,1980年5月7日呼和浩特寄赤峰市,背面盖有1980年5月10日的投递戳。我的推测是,当时,寄信人给家里写信都是用编号为“1979-2”的普16邮资封,其中有一枚邮资封写坏了,为了避免浪费,寄信人将上面的邮资图剪下来当邮票使用。
这种将邮资图剪下来当邮票使用的信封,能算得上精品吗?我也讲不清楚。我只陈述一个事实,请读者自行判断:最近在网上购买这枚信封时,我只花了30元钱;但找到这种将邮资图剪下来当邮票使用的实寄封(90年代之前的、非集邮品),我却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
再介绍一枚有特色的普16邮资封(图3)。邮资信封上加贴了3枚普票,合计邮资22分,1975年12月3日北京寄丹麦哥本哈根,国际平信。普16邮资封的国际封并不稀奇,我见到的多为两类,一类是集邮封,另一类是假实寄封。文革期间的自然实寄封我仅见这一枚,不敢说它是孤品,但能够说是极少见的。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