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一枚清华园邮戳

    清华园邮局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校园邮局,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年)成立清华大学的同时,就设立了清华园邮局。在整个民国时期,因政权的变更,邮戳戳式的改变,陆续启用了多种不同戳式的邮政日戳。笔者最近收集到一枚早期的清华园邮戳的实寄片,现予以介绍。   

 

此片是191263日清华园寄往北京的本埠明信片,同日到达,盖有北京的中英文小圆戳,使用的是清四次蟠龙邮资明信片,盖“清华园”腰框式英中文的民国“元年”日戳。有意思的是,民国时期使用的是公历纪年,也许是因为清华园邮局还没有领取到新的公历日期字钉,所以日期使用的是农历的  “初三”来代替,成为较特殊的混合日期,这也是民国初期邮戳中,关于日期使用字钉方面比较特殊的一点。   

 

关于此清华园腰框式英中文日戳,笔者认为是清华园邮局在民国时期启用的第一种邮政日戳。依据如下: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清华园邮戳实物,是在成立的当年使用的一枚清四次蟠龙邮资明信片,上面盖的是“直隶清华园辛亥七月廿六”(1911916日)的腰框式全中文干支日戳。而据在张恺升先生的《中国邮戳目录(1872——1949)——中国邮戳史简缩本》》上转载的,1911年大清邮政关于腰框式邮戳启用邮局的规定:   

 

1911年(辛亥)224日邮政供应处通传第一号,将国内邮戳(即千支纪年戳)分为四类:   

 

1.英中文,有时刻,邮界局或繁要分局使用,局内各部门在地名之下,以天干表示之,用完继用地支。   

 

2.英中文,有时刻,地名之下用中文数字代表支局之编号。   

 

3.英中文,无时刻,内地分局使用。   

 

4.全中文,无时刻,代办所使用    因为民国时期的中华邮政是接替清代邮政开办的,很多邮政规章一开始都沿用清代邮政规章(最主要的区别是纪年,因到了民国时期使用的是民国纪年,而没有按清代邮政规则,使用干支纪年了),所以此清代邮政规章在民国初年是适用的。   

 

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直隶清华园”腰框戳是严格按照此规定刻制启用的,因为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校园邮局来说,一开始,就是以代办所级别来刻制邮戳是符合实情的。而如果说是在一个刚刚成立的校园邮局内,同时启用2种不同戳式的邮政日戳,笔者认为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不符合邮政规章,而且业务量较小,没有必要刻制如此多的邮戳。在清华园邮局成立的第2年,因为邮件使用量的增多,尤其是国际邮件的增加,而使邮局的级别升格一级为内地分局也是符合实情的。因此,在此年(1912年)启用了内地分局使用的腰框式英中文日戳。

 

    在本文完成之际,笔者于邮友处看到台湾刚刚出版的2008年版《集邮汇报》,在第297页上马兰茂先生写的《大清四次片上的“清华园”邮政局》一文中见到3件清华园戳的清代四次片,其中2件是在清代辛亥年使用的,分别是本埠和国际,但是盖的均为“直隶清华园”全中文腰框式干支日戳;而另外一件是在1912年民国时期使用的,盖的是本文介绍的“清华园”英中文腰框式邮戳,也由此证明了此戳是在民国时期才启用的。同时此文还介绍了关于清华学堂早期的开办历史,对于清华园早期邮戳的研究有较大的帮助,文中写到清华学堂1911429日开学,10月,因为武昌起义,大革命的影响导致学生纷纷请假回家,使得开学半年的清华学堂被迫停课,到191251日才重新开课。由此,可以知道,此戳就算是从开课当天启用,也只有一个月零3天,可以算是极早期使用的“清华园”英中文腰框式邮戳。